摘要: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推进和实施,班本课程成为老师们关注和思考的焦点,以贴近幼儿生活为原则,教师在架构班本课程并开展实践活动时,应保证知识从生活中来、应用到生活中去。文章立足于此,对幼儿园指向“发现生活”的班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展开探讨,提出了审视现状、思考生活、遵循科学理念、开发自然资源、挖掘文化信息、利用区域资源等策略,以期为广大幼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发现生活”、班本课程、架构与实践
引言: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明确“知识源于生活,也终将归于生活”这一理念,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从科学的理念出发,不断在生活中寻找能够促进学习与实践的元素,将文化与区域信息充分利用起来,以“发现生活”为主题,设计以实践为主的找圆形、图形添画等班本课程,让学与做合二为一,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1.
思:以班本课程促幼儿教育 1.
审视——幼儿园班本教学现状
就现阶段的幼儿园教育工作来说,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幼儿园统一的规定讲授知识、组织活动,他们的班本意识比较淡薄,并不关心应如何构建班本课程,且在班本教学方面缺乏执行力。在该模式下,孩子的学习、活动、甚至是生活作息都是流程化的,他们很难形成良好的体验,甚至会对一成不变的学习生活产生厌倦之感。因此,为避免幼儿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教师应发挥好自身的指导作
用,从班级实际出发构建一些适合本班孩子的课程,赋予教学更多活力,让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走向生活、提高生存能力。
1.
思考——建设幼儿园班本课程
考虑到处于幼儿园时期的孩子年龄普遍较低,且认知能力尚在发展中,教师在构建班本课程时,应从他们的综合能力出发,尽可能地选择贴近其生活经验的知识,让孩子在生活中快乐的学习,同时使他们能够将自己在班本实践活动中收获的知识应用到社会中去,在游戏中探索体验、汲取经验为成长助力。对此,幼儿园需要做出表率,不再为教师提供单一的课程,而是将他们视为建设课程的主体,将课程架构变为“教师自行探究”。以此为基础,教师需要将幼儿视为学习和实践的主体,根据他们的需要、以“发现”为目标,以求同存异、开放多元为原则设计内容。其中,求同存异指向课程的主题。教师应在园本内容的支持下,结合孩子的兴趣指向和年龄特征,根据“走向生活”、“发现生活”的需要,与他们共同探讨具有班本特色的实践活动,尊重大多数孩子的想法,从他们的语言和行为中寻找有价值的“差异”,围绕“差异”展开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班本教学的有效性。至于开放多元,指的是教师应合理运用生活和班级、社会资源,为孩子创设一个开放性的学习和实践环境,让他们在资源的多元支持下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促进其全面发展。
1.
研:以科学思想促课程建设
建设班本课程并设计实践活动,目的在于使孩子在多样化的活动情境中加强对学习的感知和对生命的感悟,实现生活与教育的接轨,让幼儿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基本的生存能力。因此,幼儿园应建立起科学的园本教育理念,站在促进孩子生命成长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和他们一起设计活动。对此,园区可以以“来!我们一起快乐生活!”为理念,以“来!”展示开放、热情的态度、表示对幼儿的尊重并赋予他们平等的权利,以“一起快乐生活!”将他们带到生活当中,坚持“发现”的教学目标。为进一步提高班本课程的教学效用,教师还需要
[1]
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理论依据,深入研究指南以了解科学的课程目标,结合园区所处社会环境和班级孩子的现实情况、学习幼儿心理方面的理论知识,设计既贴近现实又充满趣味的课程,以保证孩子能够在兴趣的吸引下积极参与进来。
1.
行:以挖掘过程促教育实践
生活原本就是一个巨大的学习场,想要让幼儿在班本课程的指导下参与到具有高价值的实践活动中来,教师需要充分开发显性资源和隐性学习材料,利用挖掘信息的过程推进实践活动,促进孩子的成长。
1.
开发自然资源
自然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也是幼儿认识并走进社会的必经之路,教师可以带领孩子开发自然资源,结合自然资源构建班本课程并设计实践活动。在自然环境中,孩子会发现,无论是树木还是草坪、无论是沙土还是石头,都各有各的形状、姿态各异。此时,可以设计以“图形”为主题的班本课程,将他们带到“认识生活中的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以“找圆形”的活动将孩子带到自然当中,让他们在自然中寻找“圆”的身影。有孩子说:“每天早上升起的太阳就是圆形”,也有孩子说:“一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月亮也是一个大大的圆形”。如此,在各具特色的表达和思考中,他们能够将“圆”和“生活”联系起来,这对发展其数学思维是大有帮助的。
1.
挖掘文化信息
教育不能固步自封,只有将教育与社会和文化联系起来,才能在最大限度上提高教育的效用。因此,教师需要在设计班本课程时,在社会中挖掘文化信息,将丰富的地域文化融合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来,让孩子在实践中拓展文化视野。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图形食品品尝会”的课程活动,组织他们在社会中搜集食
[4]
品,将能够呈现不同地域文化的不同图形的食品引入课堂,让孩子在品尝食品的同时在食品文化中感受不同地域的内在文化差异,使其在舌尖美味的支持下进一步感受到生活的有滋有味。
值得一提的是,在挖掘文化信息时,教师还可以适当搭建家园合作的平台,让孩子回到家中向父母或者其他长辈询问与“食品文化”有关的信息,使其在家人的经验指导下加强对“食品”与“生活”二者之间联系的把握。
《指南》中明确提出:“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教育来自于生活也应该归于生活。例如,班级老师烫了一个蛋蛋卷的新发型,这一改变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很快老师的发型便成为了孩子们热议的焦点。他们会过来摸摸、拉拉老师的头发,他们觉得卷卷的头发特别有趣。老师顺势利导,“‘发’现不一样”这一班本课程应运而生。在系列活动中,幼儿通过看看、摸摸、比比、说说等多种形式,了解我们每个人的头发有长短、粗细、颜色、硬软等不同,在游戏中感知头发的秘密,利用各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幼儿探索、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注重观察幼儿,抓住幼儿兴趣,捕捉教学契机,将幼儿教育生活化,推动我们本班课程的发展与实施。
1.
巧用区域资源
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城市记忆,同样,城市内的每一个区域也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特征和价值,教师可以对幼儿园所处城市或区域的资源进行巧妙利用,将孩子从校园带到社会当中,让他们在外部区域活动中发现社会中的文化和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图形添画”的课程,利用孩子对“图画”的好奇,将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带领他们到所处区域附近的美术展览馆参观,使其在参观由不同图形组成的图画时发现图形能够组成图画的奥秘,深入理解图形、图画与生活的关系。当他们通过参观美术展览馆对图形如何组成图画形成一定认识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图形添画”设计美工实践课,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美工创作材料,让他们在参观的启发下进行创作,发展其创新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关于“图形、图画可以美化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拉近生活与学习的距离。还可以进行“资源
地图”绘制和整理,鼓励幼儿将所见多得缩影到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家长共行动,创立校、班级资源地图,最大化的体现孩子们的表征,将资源地图变成生长着的活地图,更好的投入到区域活动中,服务于幼儿的成长。
同样是在“‘发’现不一样”这一班本课程中,我们还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借助热心家长的资源共享,带孩子们来到了实体美发店进行参观体验,引在活动中幼儿细心观察理发师的日常工作,认识了许多理发和美发要用到的工具。小小的脑袋里还有奇思妙想,回到班级游戏环境的创设,孩子们还对班级美发屋的格局和材料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于是美好的想法落筑于行动,师幼一起为班级的美发屋进行“精装修”,比如增加了客人的座位,比如增添了一些新的理发工具,还投放了一些新型的美发材料……“装修”后的美发屋得到了师幼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进入美发屋,扮演着理发师和顾客的角色,有的还邀请家长朋友来美发,看着忙的不亦乐乎的孩子们、尽情享受的家长们,这就是班本课程开展和实施的最有效的价值。
综上所述,孩子是祖国未来发展和建设的希望,对他们的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业,幼儿时期的培养更是不容忽视。幼儿园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从现实情况出发,构建符合社会实际和幼儿心理的班本课程,在开放的班级环境中构建具有特色、尊重个性化、求异的班级文化,让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与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为班本课程的开展做铺垫,让幼儿在喜欢、合适并且能够使其自身感到轻松的环境中对知识展开深入学习和积极实践,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闵茜.生活教育视野下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开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90-91.
[2]胡华.回归儿童生活:幼儿园课程建构的本质[J].甘肃社会科学,2019(05):230-236.
[3]刘艺敏.浅议幼儿园“课程生活化”[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10):143-144+155.
[4]苏玉凤. 整合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生活教育课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5]包乃心. 幼儿园“情趣课程”的班本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