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以长安为都城。曲江一带紧接城峘,自然成为皇家开辟郊游场所的首选区域。汉代曲江大规模开发是在汉武帝时期,所谓“汉武开泉”是也。据《雍胜略》载,到汉武帝时,在秦宜春苑故址,发现清洌泉水,开渠引之,水量增加,水泊面积扩大。整修宜春苑,又说修宜春下苑,是曲江一带,成了皇家园林上林苑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时,湖波溪水屈曲,茂林修竹荫荫,殿阁楼宇重重,景致十分秀美,因为江岸弯曲环转,取名曲江池,又名“曲州”。
隋代,宇文恺设计修建大兴城时,又人工挖凿屈曲湖泊,并扩大了范围。隋文帝尤其赞赏其景致,因曲江池多莲花,而改名为芙蓉池,成为都成风景区。隋代,在曲江池北建有无漏寺,唐武德初年废弃。在唐贞观22年,太子李治下令重修,名大慈恩寺。由于玄奘西天取经归来,为翻译和保藏经文,唐高宗时修建了大雁塔,慈恩寺,大雁塔,这成了曲江景区的一个重要景观。
而曲江池风景带的大规模兴建,是在唐玄宗时期。据《关中水利史话》记载,唐开元十九年至二十九年间(731~741年),唐玄宗命令大行疏凿,开黄渠、引浐河上游之水(今长安县大峪河之水),注入曲江,扩大曲江池,新建慈恩寺南边的“杏园”,并恢复“曲江池”故名。当时,曲江池汉武泉,长年泉水涌流,“又引黄渠之水以涨之”,水量充足,全池面积为70万平方米,周长3.5公里,占地200公顷,南北长,东西短,犹如长龙蜿曲游水,自然美观。据《剧谈录》载,当时池的两岸宫殿连绵,楼阁起伏,南面为芙蓉园,建有紫云楼、彩霞亭;西有杏园、大慈恩寺、大雁塔,花卉环周,烟水明媚,垂柳如云,翠竹亭亭,绮丽动人,和邻近的乐游原一起,形成以曲江池为中心的唐长安城最有名的风景游览区,被称为“长安八景”之一。唐诗人杜甫有诗描绘:“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唐朝皇帝多到曲江游览,其中,唐玄宗最为频繁。为了方便前往曲江游乐, 唐玄宗专门 让人在长安城的东墙边修筑了“夹城”。据说唐玄宗 常带杨贵妃前往曲江赏花, 还常与大臣一起在曲江游宴, 作诗唱和, 有时甚至举行曲江大会。《唐摭言》 卷 3 散序条载:“逼曲江大会, 则先牒教坊请奏, 上御 紫云楼垂观焉。时或拟作乐, 则为之移日。……曲江之宴, 行市罗列, 长安几于半空”。
唐“安史之乱”<755年>后,景色渐衰。当年杜甫不禁发出“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
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的悲怨之调。太和九年(835年),重修紫云楼、彩霞亭等。经唐末战乱,曲江所有建筑被毁。宋人张礼《游城南记》中载,他登大雁塔看曲江池说:“曲江宫殿,乐游宴喜之地,皆为野草,不觉有黍离麦秀之感。”到明代之后,水道泉眼堵塞不流,曲江逐渐干涸,使美如江南的曲江,遂变为农田陆地,唐代建筑,荡然无存。
五代之后,流传后世的有曲江三大传说:杜甫沽酒游春、曲江歌女李亚仙与郑元和的爱情故事和苦守寒窑18载的王宝钏的故事。这些故事,甚至成为这一时期小说、戏曲的重要题材,而且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它使曲江蒙上一层传奇神秘色彩。由此,渐渐有了寒窑遗址。
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秀丽的曲江池风景带,是依托曲江地带的自然风光,又融进了历史上秦汉隋唐以及其后历代的丰富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古朴与时尚相结合的风景区,它最为丰富的是唐代风韵,突现出了历史上唐都长安的华美,使游人能尽兴地享受长安都会之文明,享受近日西安现代之文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