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是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本文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有谆谆告诫之意,含殷殷期盼之情。本文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做人治学最忌淫慢险躁。
教材分析◇
◇
【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妙语句,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
1.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做到对文章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2.弄清文章层次,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
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①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②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2.难点: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提升古典文学素养。
◇
一、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忠臣良相,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教学过程◇
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其“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短意长,言简意赅,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文章概括了诸葛亮做人治学的经验,从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在淡泊宁静上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朗读课文,感受声韵美
1.学生听课文录音,教师指导字音和节奏。
提示:(1)朗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2)处理好停顿,控制好节奏。(3)把握重读和轻读。(4)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学生齐读课文,读出节奏。 步骤二:译读文章,疏通文意 3.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①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②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③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④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⑤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⑥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⑦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通过静思反省来提高自身的修养,通过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没办法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⑧
⑨
⑩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 则不能治性 。
⑧广才:增长才干。
⑨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⑩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译文:要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是需要不断学习的,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年老志衰,(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伤地守着自己穷困的屋舍,(到那时)再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步骤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写作目的】
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告诫儿子要立志学习、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珍惜时间,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表达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无限期望。
2.【内容理解】
(1)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这些条件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
明确:①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②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③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2)本文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明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明确:因为节俭可以使人清心寡欲,可以使人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因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所以“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3.【理解感悟】
联系现实生活,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 提示:结合自身品性、周围实例及社会贪污腐败现象、“八荣八耻”精神等,自由交流感想。指定学生代表发言。 四、课堂小结
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弥新,愿这些经典语句中包含的智慧伴随我们大家一生。 三句话和同学们共勉:大志成大学成大才,小志成小学成小才,无志不成学不成才。大志就是与历史潮流一致的志向。祝愿同学们早立大志,静心读书,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大才!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警句,背诵全文。
2.请查找历代歌咏人间真情的诗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一周后在班级内开展一次以“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主题的诗词诵读活动。
3.完成《课时A计划》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立志
诫子书 学习 宁静致远
惜时淡泊明志
◇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以“读”贯穿课堂始终的方法,课堂上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猜读、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了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了学生的品德素养和情趣。
为了让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有所学、有所悟、有所思,我按照“生读—生悟—生思”的模式来执教这节课,整个过程中都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和收获。
但授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对文章中富有哲理又有警醒作用的句子领悟不够到位,对小组讨论引导不够成功等都是在今后的授课中需着重改善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