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毕沙罗绘画中色彩与笔触之美

2020-01-10 来源:星星旅游
甓如秀£1i研充 毕沙罗绘画中色彩与笔触之美 口王文英 摘要:毕沙罗是19世纪法国印象派大师之一。他在作品中使用特殊的笔触及色彩表现光与空间,即以速写性的小笔触写生风 景,形成了色彩斑驳的效果,呈现的美感是艺术家情绪化的表现。文章具体分析画家如何用笔触与色彩对画面进行形式语言的探索, 及其对后来艺术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毕沙罗色彩笔触 l 7世纪60年代,牛顿发明了七色盘,他发现光由七种色彩 少女干活专注的神情,用细腻的手法把人物和光、色调的变化结 组成,19世纪的印象派画家运用光学的知识改变了人们对绘画 合起来,时间被定格在那一瞬间,色彩和笔触的流畅有序及光影 对固有色的观念,探索光在艺术上的作用。其中有最年长的画 家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1830—1903)。毕沙罗是 法国印象主义画派的绘画大师之一,高更和有“现代绘画之父” 之称的塞尚都自称是他的学生,他还参加过八次印象派沙龙画 展。他善于捕捉与表现对象转瞬即逝的光、影、色,是印象派中 举足轻重的一位画家。 毕沙罗曾对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透纳作品中的笔法及色 彩作过仔细的研究。透纳在作品中多用运动的笔法对光色的艺 术表现,以及笔触的直接与洒脱的表现,深深地影响了毕沙罗。 他通过不断的笔法试验,将光、色、形在画面中进行分割,使光与 色及物体、自然与空气交融,保留了笔触的偶然性,更加直接地 作画,将画面的笔触技巧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载体。 在运用笔触作画的风格中,毕沙罗保留了笔触的过程与动 态,每一笔都可呈现出外观上的运动感和美感。笔触在对空间、 色调以及艺术的样式等方面处理得协调一致。为了强调色彩的 表现与冲击力,其笔触的清楚与模糊、薄与厚,笔触与笔触、色彩 与色彩的覆盖都有特定的形式,对物象结构也使用多状态的笔 触塑造。“印象派发展出一种运笔的方法,以抓住转瞬即逝的形 状及掠过水面、而闪动的色彩,这种笔触的特点就像是鲜艳的镶 嵌画,由丰富多彩、形状不一的许多小色块组成,在平涂的色区 内点彩。” 毕沙罗早期绘画主要表现乡村风景。其1866年至1869年 间的作品以农民和农舍、树木、草地为题材,表达自己的情感,用 笔自由,色彩艳丽,使人感受到自然与画面统一协调。1874年的 《蓬图瓦兹附近的采石场》,在笔触上描绘物象,打破轮廓的束 缚,构图明确、严谨,画面色彩笔触强烈,光线闪动,揭示色彩在 光照射下的魅力。1877年的《菜园、鲜花盛开的果树、春、蓬图瓦 兹》是他在春季进行的景色写生,整个画面的色彩氛围是阳光、 色彩中的景物,色彩变幻的形体冷暖交织,充满色彩与笔触的活 力与灵动。 1886年至l890年之间,毕沙罗绘画中的笔触深受修拉的点 彩画法影响。相对于修拉理性的色点分析及笔触上的装饰感、 规则的点,毕沙罗的笔触更加自由、奔放,更加不受理性的拘 束。在作品《晾挂衣物的妇女》中,毕沙罗同样也用小笔作画,画 面上有纯色并置,但也有混合的色彩关系存在,这样独特的笔触 和色彩的个性,是他用感性的表现方式在艺术形态上的探索,同 时在感觉中加入了理性的分析。1881年创作的《吃早餐的农家 女》,画面中阳光照射在女子的身上,画家表现光影的变化,还有 16 的鲜活,使农家女子的安然状态跃然于画面。 1890年,毕沙罗在卢昂港一带的写生作品的色彩厚重,纯度 更接近,笔触清晰可见,他画面中明确的色点使作品表现出自由 轻快的效果。在1891年《休息的割麦女子》中,用色精细而自然 协调,他用一次性的笔触完成画面上的光、色、形的关系,将笔触 作为画面形式语言,人物具备了感性色彩。1891年的《白霜》是 描绘田园风光的一幅作品,在光的变化中体现了色调的微妙变 化,树、草地和房屋的色调表现了自然景物的色彩变化。在1893 年的作品《巴黎杜哈佛地区》中,他运用了明亮的金黄色与紫色 对比,用小色点和线条交织,用轻松的笔触表现出和谐的色调、 对自然中光与色彩的感受,分析光与色微妙的关系,在笔法的运 用上有中国写意画“写”的神韵,用笔肯定、干净利落而不加修 饰,他在自己所构建的视觉语言王国中表达艺术。 在作品《巴黎的意大利林荫大道,清晨,阳光》(1897年)中, 毕沙罗有意识地将画面人物与物体的轮廓加以模糊,对行走在 街道上的人群都不画具体的形象,使之成为一块块颜色。光照 在自然物体上,其色彩产生的变化是丰富而微妙的,每一个局部 的色彩和不断变幻的光照射下的物体体现出变化着的色彩关 系。这种色彩关系由很多颜色形成,毕沙罗关注这样的现象,用 细碎的笔触和纯度极高的颜色表现对象。他将这种瞬间感受表 现在写生过程中,抓住短时间内不变的光线,用画笔将颜色直接 涂在画布上,笔触不仅表现了客观空间,同时也在表现艺术空 间。毕沙罗在作品中的笔触笔法是一次性的绘画方武,是用一 次性的笔触完成画面上的光、色、形的关系,将笔触作为画面形 式语言的载体。快速、瞬间、不做涂改,他的风景写生作品把对 大自然的感受直接通过笔触保留了下来。 在对自然写生的过程中,毕沙罗作品中的色彩表现出极其 微妙的变化关系。其中阴影的色彩是由许多色彩关系的影响形 成的,而产生阴影的物体的色彩是其补色关系,如黄紫对比关 系、蓝橙对比关系,这样,作品中就有了感性之中理性的色彩分 析。在对风景的写生过程中,受不同时间、同一地点光线和空气 的不同影响,色彩是不断变化的。在毕沙罗的绘画中,笔触中的 色调是不加修饰的美,色彩的明暗不断变幻,笔触有层次地排列 在画面上,光线的瞬间关系的制约与主观的分析互相配合,使色 彩从固有色中脱离出来。色彩化成很多变化的小色点、色块,使 物体、自然的环境色彩产生丰富的变化。 在对景写生中,毕沙罗充分利用光的影响展示色彩的魅 力。如用鲜奶油的颜色表现天空,在树木边画出紫色的阴影。 作品中相邻的色彩相互影响、互相衬托,色彩不再孤立存在, 而是与环境比较后出现的新的环境色。毕沙罗的色彩丰富的 画面蕴藏了固有色、光源色、补色、反光等元素。他为了使画 面色彩明确,直接采用纯色,表现了光与色的不同,让人体会 到物象反射光的色彩强弱程度。毕沙罗不断探索光和色彩在 物体上的变化,抓住光线变化,对画面的空间效果强化明暗对 比,用变化、短促的笔触、色调和明快的色彩把握真实的、瞬间 的现实场景。 毕沙罗坚信“画家只有一个老师——自然,它永远是我们 遵从的对象”。在其晚年的作品中,画面更加大气和感性。2O 世纪初的《午后阳光》《巴黎塞纳河上之桥》的画面和谐轻快, 取材看似随意,却能显示出画家对自然万物的愉悦心境。他 用色彩斑斓的笔触在画面上并置,以体现自然的环境色,笔法 上的变化更大,色彩更加奔放,笔触更加明确爽快。厚重的画 面在小笔触的表现下令人赏心悦目。 毕沙罗的风景写生作品把对色彩的瞬间感觉记录下来, 画家运用层叠的笔法在油画布上用心耕耘,以诚恳的态度奠 定了现代艺术的发展道路,并一直影响着后来的画家及其艺 术流派。毕沙罗的绘画艺术不仅是写一处风景,更主要的是 运用了在光线作用下色彩的浓淡色度与色调准确的笔触,他 的作品质朴而侧重于光线的瞬间印象,巧妙地运用绘画语言 充分表达出更深刻的韵味,着力描绘了人物与事物的审美属 性,在形式上表达了乡村生动而丰富的生活。他勾勒的农村 女性的形象比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摒弃了 传统的绘画色彩观。 艺术来源于生活,表现的是人们的精神生活与内心情 感。毕沙罗绘画艺术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发展,体现了自然和 生活的和谐统一,并以此塑造出更加完美的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英)唐纳德・雷诺兹.剑桥艺术史——l 9世纪艺术.钱乘旦,译. 译林出版社,2009. [2](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朱伯雄,焦禹.世界美术名家名作大典.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美)欧文・斯通.毕沙罗传——光荣的深处.丁宁,译.北京十月文 艺出版社,1999. [5]李行远.印象派画传.花山文艺出版社,2004. [6]李槐清.色彩构成设计.河北美术出版社,1 994. (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艺术学院) 编辑王旭 美术时空 A T EDUC floN RESEAI ̄.GH 借 口 摘要:张大千对石涛的学习大致经历了 黄 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映射了张大千对石涛 — 一 直 绘画不同的学习观念:早期用“每见真本,辄 自 + 忘寝食”的态度研习石涛笔墨,中期用“忠其 开I囊 曩 溉 今 , --I- 械 / 石涛对张大千绘画的影响是深远的,张 T 大千早期绘画受石涛之影响最大,这也是公 寸 认的事实。然张大千对石涛的学习是经历过 囱 几个阶段的,因目的不同而取舍不同,因心境 法 不同而风格有异。细将其对石涛的学习进行 幺 划分,我们会得到以下几个阶段:早期,临习 面 石涛作品以学习传统;中期,仿作石涛作品以 达其精髓;晚期,变石涛而融诸家以形成自我 i- i ̄i 风格。然其在各个阶段表现出的学习观又是 .= 不同的,经历了由外到内、由浅到深的过程: 一J 初期“每见真本,辄忘寝食”;中期“忠其形,传 其神”;晚期“古人与我俱亡”。这不仅是张大 千对石涛学习的过程,也是其对古人学习的 态度和准则。 一、“每见真本,辄忘寝食” 张大千21岁到上海拜曾熙、李瑞清二师学习绘画、书法,李 瑞清喜欢八大山人,而曾熙则喜欢石涛,这一喜好便影响到张大 千。在曾师的指导下,张大千有机会面对石涛原作,当看到石涛 画面中的笔墨意趣时,张大千便佩服不已,开始如饥似渴地临习, 如此时期所作《临石涛设色山水手卷》便是其临习石涛的佳作。 张大千早年学习石涛的目的是明确的,就是为达到石涛的笔墨技 巧。其在1926年所画《临石涛山水图》中题:“年来酷好此老笔 墨,每见真本,辄忘寝食,学步有心,率成一绝……”张大千由于对 :石涛“酷好”,便开始专心临习石涛之画,加之老师的指导及所见 原迹甚多,进步非常明显。对传统的学习,张大千有自己的看法: “习画,应先审选一家,作为楷模,从勾勒名迹入手,打定根基,渐 次参考各家以扩境界……”张大千无疑选中了石涛作为楷模,因 而石涛的所有名迹都成为他“辄忘寝食”学习的对象。张大千对 名迹的追求可以说持续了一辈子,如果不是对古代名迹如爱至 宝,也不会有以准备买王府的钱买下《韩熙载夜宴图》的行动了。 张大千曾说:“我收藏古书画的真正目的,一是欣赏,二是学习,而 且更主要的是为了学习。”张大千为了在更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更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