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作为优秀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的历史名人则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延续,是一座城市文化命脉和集体记忆的一部分,是可遇不可求的稀缺资源,他们可以塑造一座城市的文化个性进而确立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色。深度挖掘历史名人文化,可以打造独特文化名片,进而形成特质产业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发掘、保护、利用历史名人文化是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发掘地域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是加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科学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名人文化在地方历史人文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的特点是具有地缘性,进而很自然地产生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虽然有的名人史实时代久远,但由于与我们同居一地,容易被人感化,近现代的名人,甚至还沾亲带故,更容易被人接受。开展名人文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本地历史名人有意识的大力宣传和弘扬,形成并显示出一种强大而持久的渗透、浸润和普及的教化作用,有效地将传统的伦理道德精髓植入到市民日常的经济、社会生活之中,使他们自觉地接受熏陶,尤其是要教育、激励、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后人,延续传统的社会价值体系,使本地的历史文脉传承有序,长盛不衰。但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之中对于名人文化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仍存在很多问题:1、对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发掘利用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到位。在可持续利用的多种资源中,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是高层次的、永久性的资源,是悠久厚重历史最直接的体现者和传播者,具有很高的开发与利用价值,应积极开发、宣传并利用,但由于认识上的不足,致使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没有很好地融入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主流中。如表现为在图书馆、广场、公园、出入城路口等地方很难看到历史名人雕像和对应的古文物;历史名人文化的相关知识没有纳入全市、全省宣传教育范畴,丰富的、具有特质的人文资源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被作为支柱产业去做大做强等。2、从事历史名人文化研究的专业性人才匮乏
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文化素养、
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目前此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却很少。3、对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发掘利用不深不广
一些历史名人资源在开发保护中存在“浅表”、“单一”问题。如景点单薄,规模较小,许多相关的遗址尚未得到开发;很多纪念馆规模小、藏品少且均为一般常见文物资料、展板设计简单,且一室多用,不能凸显纪念意义等。4、对历史名人文化的发掘利用缺乏有效资源整合。缺乏与其他历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旅游大环境结合不紧密,难以形成强势文化旅游资源合力。
为此,为了充分发掘历史名人文化的意义,各地区应努力做到:(一)有计划地修建名人场馆和遗迹,为开展名人文化提供平台与基地,为构筑社会价值体系营造精神家园。名人场馆是开展名人文化的
首要条件,是名人文化的灵魂所在和精神寄托。
(二)筹建名人研究会,为开展名人文化提供组织保障,为传播传统社会价值观培育人才。开展名人文化研究最终还得依靠人,所以建一支队伍是关键。只有把对地方名人、地方文史感兴趣并学有专长的人组织起来,提供交流和活动平台,调动其研究地方名人的积极性,才能不断推出研究成果,持久地开展名人文化。
(三)创办研究会刊,为开展名人文化提供载体,为灌输社会价值观提供养料。出研究成果是名人文化持久开展下去的源泉和动力,也是名人文化的目的之一,而研究成果必须要用载体来承载。
(四)举办名人学术研讨会,为开展名人文化和传播社会价值观营造声势和氛围。对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和扩大本地知名度而言,举办名人学术研讨会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一是与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和大学社科机构建立联系渠道,及时了解相关的研究动态和成果;二是加强了与名人后代的联系,增进乡谊,为他们回家乡探亲以及提供包括手稿在内的资料提供便利;三是营造了开展名人文化的浓厚氛围,提升了声势。这些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提升了名人文化的品位与影响,
让人们感受到历史名人“寒风仪范在,千古照常新”,不知不觉之间,产生一种见贤思齐的想法。
(五)联办名人特色学校,为开展名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传播社会价值观寻找新生代。开展名人文化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形成一种持久的渗透、浸润和普及的教化作用,教育、激励、影响后人,让积极的传统价值观传承有序。与学校联姻,改变了名人文化活动比较陈旧、单调的局面,增添了新的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名人文化建设景点化。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原则,高标准、高起点规划一批名人文化重点设施项目,兴建一批名人文化重点设施工程,建设一批名人纪念馆、图书馆和名人文化纪念园区,加强馆藏名人文物保护,丰富馆藏,提升展陈,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文化旅游景点。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科学开发、加强管理的原则,高度重视名人文化的研究、发掘与保护,通过规划建设名人城市广场、名人文化标识、名人文化地标、名人雕塑群、名人文化长廊、名人诗词碑林等途径,建设一批名人文化集中展示园区,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加大对涉及名人文化的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利用,在旧城改造和市政建设中,突出城市文化内涵,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积极申报和命名一批涉及名人文化遗产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七)名人文化发展产业化。依靠资本求发展,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名人文化产业开发建设,促进文化建设和文化服务市场化、多元化、社会化,推动名人文化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实行扶优扶强战略,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强、前景好的龙头文化企业集团,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升规模和效益。推动名人文化与经济、科技、旅游、教育的融合互动,催生新型文化业态,打造能消费、能带走、可持续的文化产业链。着力发展有名人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出版发行等重点文化产业,加大名人文化产业开发、品牌创建和配套服务业力度。加快名人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一批有名人文化效应
的文化产品、地标性产品,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名人文化创作精品化。丰富的名人文化资源,为文艺精品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丰富的创作源泉和广阔的创作空间,努力创作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高质量精品力作。科学制订和实施“十二五”名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规划,围绕重大题材、重大节庆、重大活动,发掘黄冈名人文化资源,建立名人文化重点文艺作品项目库。大力推进名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通过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舞蹈、曲艺和电影、电视剧、广播剧等艺术门类进行名人文化题材创作,形成一批具有一流水准、反映时代精神、体现黄冈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精品。
(九)名人文化普及大众化。加强文艺精品力作的策划、推广、传播和营销,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文化活动,将名人文化建设与繁荣社区文化、农村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和家庭文化紧密结合,促进名人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进校园,让名人文化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总结提炼和广泛宣传地域名人文化精神及其核心品格,使之成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成为人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内在驱动力。结合名人文化推介传播,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园林城市、旅游城市、卫生城市创建活动,整体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汇集民智,凝聚力量,振奋精神,鼓舞斗志。
举凡文化名人,不管其属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是宝贵的人文资源,都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信息。在人类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里,在其奔腾不息的进程中所积淀的举世惊骇的文化瑰宝,无愧为永恒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而与之相伴随的,每一历史时期必将会产生一批文化名人,他们委实是这些宝贵文化遗存的杰出代表和集中体现,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优秀文化的创造者和传统文化的积极继承者。这些文化名人,从不同角度见证了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进程,很有文化内涵和史料价值,对于启迪后人,开拓未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他们既是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又是当今文化事业的积极推进者。这些名人虽已相继离我们远去,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我们不能对民族的文化历史失忆,不能淡忘这些文化名人创造的非凡业绩,他们是新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
坐标,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