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明代民居

2023-01-31 来源:星星旅游
明代民居砥洎城(山西)

2006年10月09日

华夏经纬网

华北地区现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代表、建筑史上的稀缺实物资料砥洎(音季)城,位于阳城县城东13公里处的润城镇西北隅,当地百姓俗称之寨上,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砥洎城,建筑在一座小山咀上,其南接村镇,北临沁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远望其城,坚如磐石的砥柱挺立中流,故名砥洎城。该城创始年代不详,但从明崇祯十一年(1638)“山城一览”碑碣得知,其创始年代应在明末以前。城呈椭圆形,砖砌,占地面积约六万平方米。南有正门,起于地面的城墙,高约十

米。临河城墙从河边筑起,高约20余米,上设城垛、炮台等,是用来防备外来之敌的,现已毁坏不存。正门额书“砥洎城”,为城内居民出人之通道;城北沿城墙设石梯,沿梯而下可通水门乘舟而行。城内道路规则,城周筑环城路,其余均为住宅巷道,各种设施齐备。古时一遇兵荒马乱,城门一关,自成一体,攻不可破。

砥洎城,虽系砖石木建结构,但从形体规格、建筑用料到实用价值等方面却十分讲究。民居共分十大街坊,摆布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别,巷道形成许多丁字街口,且巷深墙高,道路显得尤为狭窄。住宅之间每自巷顶架设过街楼相通,人行方便。民居大多为单进式二进院,每坊之中院与院连为一体,相互连接,四通八达。院中房屋多为双层,大部分设有楼道。正房亦有三层者,但屋身偏低,不设门和楼道,呈阁楼式。民居门额皆为“XX居”字样,很有点文雅之派头。明代一家商人在寨上建了一座紧四合院,门上即书“有恒居”,木石建筑工艺精细,四梁八柱,四门八窗,极具民俗特色。明南京吏部尚书、祖籍润城屯城人张慎言,于崇祯十三年(1640)曾对家乡民宅题诗云: 但索有窗皆映竹,须教无槛不临花。 日均空翠来湘箔,篆袅青烟出绛妙。

不难看出这里的民宅建筑不仅是当今保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之代表,且又具浓烈的江南水乡之特色。

城中遗存的明代建筑文昌阁台基上尚存“山城一览”碑刻,为砥洎城建筑规划平面图,是明崇祯十一年(1638)杨载简记。石碑高54厘米,长86厘米。图中详细标出城廓的地理方位及主要建筑分布、每宅占地面积以及巷道和设施。这种明代小城镇建筑规划图,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稀有的珍贵资料。

砥洎城所在地润城镇,是阳城工商业最发达的古旧镇之一。富商巨贾迭出,文风鼎盛,科举人仕人数冠于全县,是王国光、张慎言、张敦仁、延君寿等名人的故乡。该地文物古迹颇多,有建于隋代的望川开明寺及润城村的东岳庙,尤以海会寺“上党明塔之冠”而称著于三晋。这里又有创建于唐代的佛门圣地天坛山,曾一度成为大半个中国的经济文化民俗的交流中心。

温州村落惊现结构精巧明朝民居

明代程宅的明间屋顶

一座结构精巧的明代浙南民居藏匿于现代村落之中。市文物普查队日前在鹿城区临江镇发现一例明末民居建筑,这是中心城区经历城乡建设后,首次登录的明代建筑。

此次发现的程明初宅位于鹿城区临江镇平山村后坦巷。平山村与相邻的临溪、岙底村95%以上的村民都姓“程”,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哲学家“二程”(程颢、程颐)后裔在温州的聚居村。该建筑坐西朝东,原为五间带两厢悬山顶的木构民居建筑,其中明间保留着典型的温州地区明代厅堂结构。

据文物普查队记录,程宅屋面为习双落翼式悬山顶,建筑面阔18.52米,其中明间宽达6.06米,进深七柱十三檩共10.19米。明间采用减柱造手法,硕大的内额上置短柱,两间柱间用四扇屏门,上部还遗留有木构神龛的痕迹。

“鹿城区为温州市中心城区,在经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城乡建设后,行政区内

明代民居几乎无存。”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文保室主任黄培量介绍说,自第三次文物普查开展以来,主城区发现登录的建筑全部为清、民国建筑,明代程宅的出现是普查中的意外收获。程宅结构精致、用材规整、梁架结构科学,采用灵活的减柱造手法,扩大了使用的空间,这一发现为温州民居建筑提供了重要实例,对研究温州民居建筑早期的特征及风格有很大的价值。

慈城明代民居

慈城位于宁波市区西北面30公里,是一座按照我国传统城市规划制度建立起来的千年古镇。相传越王勾践为了向后代子孙表彰自己灭吴封伯的功绩,在此建句章城。自唐以来,这里一直为慈溪县治所在地,至1954年才因行政区划更改,成为县属慈城镇。

根据县志记载,慈城屡遭倭寇、洋人骚扰,但至今仍有大量明清时期建筑物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大街小巷,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明代民居就是其中的精华所在。经初步调查认定,按营建年代顺序排列,有明早期的大耐堂、莫驸马宅,嘉靖时期的姚镆故居、甲第世家、福字门头、冯岳台门布政房,明末清初的桂花厅八幢。

莫驸马宅

该宅座落在慈城莫家巷25号 莫驸马,不说其姓氏,据传为从余姚徙慈城,东西莫家巷皆为旧址,考余姚志,宋诏熙年间(1190——1194年)官居中书舍人其侄纯庆,元丙辰状元驸马,或其后裔徙居于此。

该宅五开间,正贴施中柱,幽深十办,柱间或单步梁,或以单步梁、童柱、双步组合,前柱用小八角柱,丁头拱近似蝉肚式雀替,其建筑是明代特色和明时风格。明间为泥地,次梢间为地板,上饰薄天花板,正贴之前第二、三界,双步梁下均有五扇门板,以通次间,这是与大耐堂不同之处,在第二柱后有六扇板门。后天中有一小花坊。是保存较好的明代建筑。

大耐堂

位于宁波市慈城镇三民路5号的大耐堂,以其高宋徽宗赵传御笔『大耐堂』巨匾而得名。

大耐堂三开间通面宽13.87米,进深11界,共五檩平身科,明间四攒,一斗六开,有雕花的驼峰,有替透雕花纹,云纹明快。柱础有分鼓式和木质形两种,墙面以芦荟作芯,外抹谷壳拌泥,前廊为船蓬轩,柱头施十字科,连乐厢房总建筑面积368平方米。

从大耐堂的建筑年代来看,宋徽宗生母故居东翼楼,外观层面相连。而其实唐宋梁柱不连,宋石础又比唐代高起。

1986年,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视察慈城古建筑时,曾对大耐堂等古建筑观察认为是原明代之前之建筑。可见,大耐堂很可能为宋代建筑。

199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及调整部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公布慈城明清古建筑群8处之一的『大耐堂』为省级文保单位

潜口古民居

潜口古民居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潜口村、紫霞峰南麓。潜口民宅又称“紫霞山庄”。整座山庄面积1.72万平方米,采取原拆原建的方法,将散落在各地的10座典型明代建筑集中一处,亭、桥、楼、阁、厅及内部陈设俱全,重现了明代山庄之风貌。

祥集弄明代民居

祥集弄明代民居又名品陶斋,坐落在市区祥集弄内,共有二幢,为明代成化六年的建筑。当年为一富商住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高大宽敞,结构严谨。当年的主人既要显示其富有,但又不敢违背封建礼制,故除用料考究之余,仅在重点部位施以雕镂装饰,体现了封建社会商人富而不贵的森严的等级观念。品陶斋现为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所在地。

胡氏民居建筑群

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中心的胡氏民居建筑群是国务院于2001年6月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氏民居由南宅子和北宅子两处隔街相望的古建筑群组成。南宅子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北宅子建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距今分别已有395年和388年的历史。著名文物、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称它“是甘肃省惟一的也是全国罕见的具有典型明代建筑风格的古民居建筑宅院群”。两处古宅的建筑布局、结构形制、屋顶脊饰、砖木雕刻等等都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戏楼

牌楼

大悟一明代民居古风犹存(湖北)

大悟县四姑镇同兴村一处明代的古民居保存完好,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虽然整座古民居几经翻修,但整体上仍保持着原貌。

这座位于同兴村吴家大湾的明代古民居,石制门楼显得古朴浑厚,整座古民居为两进加后界的结构,左右配有厢房、护厝多间,是典型的南方传统建筑结构,算起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该村支书吴继奎介绍,古民居曾是杨松(注:杨松,1907年11月出生于大悟四姑镇吴家大湾,1937年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第一副部长,1941年任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总编辑。1942年,杨松因病在延安逝世,年仅35岁。)的故居。

房屋墙体以巨型条石为基础,用宽厚的青灰砖砌筑起来的,这些青灰砖都是明代窑产的东西。屋檐上那栩栩如生的雕工十分精细,特别是代表身份的明代木工架梁的建筑形式,显示着当时主人的显赫身份。据了解,这座古民居虽然几经修复,但整体上仍保持着原貌,它的存在对研究明代建筑,了解明代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具有一定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