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移动模架制梁施工监理细则1

2021-11-17 来源:星星旅游
移动模架制梁监理控制要点

1

移动模架制梁监理控制要点

移动模架(膺架)制梁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为了保证每一孔梁为合格产品,必须从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把好质量关,控制好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因素“人、机、料、法、环”,保证工程质量。严格按照客运专线新起点、新标准、新要求、新工艺编制施工工艺。对于高性能耐久行混凝土重新认识,认真学习,从严要求,尤其是原材料把关,确保各项物理、化学性能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对于移动模架新工艺,组织每个现场监理人员认真研究,详细看图,仔细检查,控制每个环节,确保施工安全有序进行。特编写制梁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一、 编制依据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J10203-2001)

《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145-98)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3-2005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时速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有碴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跨度31.1m,图号:通桥(2006)2221-Ⅴ)

2

移动模架制梁监理控制要点

二、质量监控程序、方法

施工程序 监理控制内容 移动模架安装、 调试、 预压、预拱度设置, 底模外侧模的安装 绑扎底板、腹板钢筋、安装预应力管道,安 装锚头 水准测量及尺量 钢筋接头抽样试验、旁站检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并抽查签认、预应管道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做好孔道位置量测记录。检查波纹管的连接情况,锚头的位置。 检查腹板厚度、底板厚度、顶板厚度。 … 安装内模

绑扎顶板钢筋、预埋件 …… 全过程旁站,严格控制浇筑时间。对振捣工人的操作进行检查,避免造成漏浆。同时按照要求检查试件制作情况。 监督抽验 浇注混凝土 梁体养护 拆除内模 检查养护方案执行情况,并对模内外温度进行监控。 检测端部及倒棱位置处砼的密实度。 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通过砼试件的强度进行 预应力钢筋预张及初张

落底模、外侧模 张拉时间控制。对张拉过程进行全过程旁站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的张拉情况拆除模模架系统前移、施工下一孔梁 旁站检查: 预应力终张拉 1、千斤顶标定、油表校核的有效期及使用情况。 2、张拉过程是否正常、伸值长是否在允计范围内,张拉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

压浆 3、压浆过程是否正常、配合比的使用情况、见证留取压浆试件。

3

移动模架制梁监理控制要点

三、质量监理控制要点

移动模架

1、移动模架拼装和操作应满足技术监督部门审查通过《移动模架造桥机使用说明书》和《移动模架造桥操作手册》的要求。

32m移动模架体积庞大,涉及方面十分繁多,在浇筑之前需要做全面细

致的检查,在确保每个部位均无问题的条件下,方可进行浇筑。以下为检查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检查内容 安全检查:平台、楼梯、安全网等 液压系统检查、阀等。泄漏测试 主千斤顶:千斤顶机械锁已拧紧 主梁节间高强螺栓已上紧 横梁与主梁、横梁之间连接螺栓已上紧 螺栓预紧力检查/抽查 纵移、横移油缸缩回、用销轴锁定顶推机构 电器检查、线路与接头无裸露、松动和浸水现象 模板标高及预拱度 牛腿支腿、牛腿梁已与墩柱牢固固定 检测者 日期 校核 日期 备注:每孔检查一次 检查人: 时间: 校核人: 时间: 2、移动模架底模应设置预拱度,此预拱度应计入造桥机主梁荷载作用后的弹性变形影响,此弹性变性应根据混凝土实际容重计算并结合有关实

4

移动模架制梁监理控制要点

验数据修正后得出。移动支撑系统预拱度的调整是施工中重点,移动支撑系统挠度值的影响因素要考虑周全,挠度值的计算要尽量结合实际情况。该移动模架造桥机系统的挠度值主要有四部分组成:

a、混凝土自重产生的挠度值; b、预应力钢束张拉产生的反拱值; c、牛腿沉降产生的挠度值。

设备的加载试验及测试方案:待滑移模板支架系统全部拼装完成后,即可做设备的加载试验。试验可以采用等弯矩或超载预压袋堆载的方法进行加载,直至加至与混凝土等载后,观测设备的挠度变形值。重物堆载时应注意箱梁腹板与顶底板处荷载不同,以保证滑移模板支架系统的受力与实际浇注混凝土时一致。挠度变形值根据理论计算,加载试验完毕后,现场可根据实际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对比决定第一孔的预拱度调整值,浇完第一孔后测量实际值,以后浇注可根据实际值调整。

3、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活动支座安装,除应按铁道部现行《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TB10213)第5·6·3条根据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梁的收缩徐变调整上下座板的相对位置外,还应计入设计单位提供的梁体混凝土在预应力作用下的梁长压缩量。

4、移动模架造桥机制梁在分批张拉预应力筋同时应注意混凝土梁的反拱度是否与设计相符,不得出现由于造桥机主梁的反弹而使混凝土梁体上翼缘超拉应力,必要时配合预应力的张拉分级调低底模预拱度。

5、移动模架组装拼完成后,梁的底模、外模亦已就位,其组装尺寸直接决定箱梁的外观尺寸,必须在组拼完成后进行测量检查,检查的内容平

5

移动模架制梁监理控制要点

整度、错台、整体尺寸,其允许偏差见表-1

表-1模板安装尺寸允许偏差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项 目 模板总长 底模板宽 底模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 桥面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 腹板中心线与设计位置偏差 横隔板中心位置偏差 模板倾斜度偏差 底模不平整度 桥面板宽 腹板厚度 底板厚度 顶板厚度 横隔板厚度 端模板预应力孔道偏离设计位置 允许偏差 ±10mm +5mm、0 ≤2mm ≤10mm ≤10mm ≤5mm ≤3‰ ≤2mm/m ±10mm +10mm、0 +10mm、0 +10mm、0 +10mm、3mm 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检验方法 尺量检查不少3处 尺量检查不少5处 拉线量测 尺量检查 尺量检查不少5处 1m靠尺检查不少于5处 6、外模板纵向行走

当滑移模架纵向行走时,因为另一副桥已浇注,在正常桥墩处,滑移模架开模行走时,模板不会与已浇注桥发生干涉,在过伸缩缝处桥墩时,如果此处已加厚,行走前应将桥内侧翼缘板模板先旋转一定角度,行走通过伸缩缝后,再转回原位置。建议另一副桥浇注时,伸缩缝处后浇注,这样可以避免旋转模板,加快施工进度。

以上每个构件在拼装前及每道工序在安装后均需生产厂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移动模架安装完成后,应检查所有的安装,确认

6

移动模架制梁监理控制要点

安装无误。在浇筑混凝土前应抽查5%的受力螺栓的受力情况。

进场材料检查 1、钢筋:

钢筋应符合国家现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91)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1)以及《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701-97)有规定,并应满足设计要求。对HRB335钢筋尚应符合碳当量不大于0.5%的规定。

钢筋外观要求无裂纹、重皮、锈坑、死弯及油污等。

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外观检查合格后每批应按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要求抽取试样,分别作拉、弯复查试验。如有一项不合格,则加倍取样,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

2、预应力钢绞线:

预应力钢绞线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的规定和满足设计要求:钢绞线应有出厂合格证,进场后先经外观检查,合格后其力学性能试验按铁道部现行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标准的要求办理。对钢绞线的弹性模量试验按每批号进行。

钢绞线存放应置于干燥处,避免潮湿锈蚀。工地存放应高出地面200mm并及时盖好。

每批钢绞线由同一批号,同一强度等级的钢绞线组成。 3、锚具、防水层、保护层及波纹管材料: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符合国家现行《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的有关规定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防水层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分别采用,其性能应满足铁道部现行混凝土保护层、防水层

7

移动模架制梁监理控制要点

技术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保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波纹管应符合质量要求。

4、水泥进场应附有产品合格检验单,并经复查合格方可使用,存放要求干燥通风,水泥从出厂日期到使用日期不得超过3个月。

5、所进砂、石料必须先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且搅拌站必须储备足够的材料才能开盘浇注混凝土。

钢筋的制作安装

1、钢筋进场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钢筋加工要求见表-2。

3、钢筋接头采用闪光对焊,闪光对焊的有关要求按照TB10210-2001第4.4节的规定执行。

表-2 钢筋骨架制作及安装 序号 1 2 3 项 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弯起钢筋的位置 箍筋内边距离尺寸差 L≤5000 L>5000 允许偏差(mm) ±10 ±20 ±20 ±3 尺量 检验方法 4、现场绑扎钢筋时有关规定:

1)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也可用点焊焊牢。 2)除设计有特殊规定者外,梁中的箍筋应与主筋垂直。

3)箍筋的末端应向内弯曲;箍筋转角与钢筋的交接点均应绑扎牢。 4)箍筋的接头(弯钩接合处),在梁中应沿纵向线方向交叉布置。 5)绑扎用的铁丝要向里弯,不得伸向保护层内。

8

移动模架制梁监理控制要点

6)钢筋的绑扎允许偏差见表-3。

表-3 钢筋绑扎允许偏差 序号 1 2 3 4 5 6 项 目 桥面主筋间距及位置偏差(拼装后检查) 底板钢筋间距及位置偏差 箍筋间距及位置偏差 腹板箍筋的不垂直度(偏离垂直位置)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设计值偏差 其它钢筋偏移量 允许偏差(mm) ≤15 ≤8 ≤15 ≤15 +5,0 ≤20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检验方法

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除符合下列规定外,尚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相关规定。

1、混凝土配合比有关审批程序详见温福监(2006)28号文。 2、、混凝土配制拌合前的准备:

混凝土配制拌合之前,应对所有机械设备、工具、使用材料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混凝土的拌制和浇筑正常连续进行,同时对砼拌和能力与灌注速度进行比较,是否满足灌注要求。

开盘前应按工地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调整配料系统,并做好记录。 3、混凝土的配料和拌制:

混凝土拌合物配料应采用自动计量装置,粗、细骨料中的含水量应及时测定,并按实际测定值调整用水量、粗、细骨料用量;禁止拌合物出机

9

移动模架制梁监理控制要点

后加水。

混凝土在拌合时,应按选定的理论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计算每盘混凝土实际需要的各种材料量。水、水泥、外加剂的用量应准确到±1%,粗细骨料的用量应准确到±2% (均以质量计) 。减水剂可采用粉剂或溶剂型,采用粉剂型时宜在施工前14~18小时预先配制成所需浓度的溶液,粉剂在溶液中要求全部溶解均匀,不得有沉淀或结块。为充分发挥减水剂的作用,在拌合时其溶液宜用后添法。当采用溶剂型减水剂时,其含水量应计入拌合总用水量。混凝土拌合物中不得掺用加气剂和各种氯盐。

3、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

1)、混凝土应随拌随用,混凝土运输应采用泵送或混凝土运输车运送。当采用泵送时,输送管路的起始水平段长度不应小于15m,除出口处采用软管外,输送管路其它部分不得采用软管或锥形管。输送管路应固定牢固,且不得与模板或钢筋直接接触。泵送过程中,混凝土拌合物应始终连续输送。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输送管路应分别采用湿帘或保温材料覆盖。其它要求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T3064)的规定。

2)、混凝土的浇筑采用连续浇筑、一次成型,浇筑时间不宜超过6h。 预制梁混凝土拌合物入模前含气量应控制在3~4%,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45min损失不宜大于10%;混凝土浇筑时,模板温度宜在5~35℃,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宜在5~30℃。

浇筑时采用斜向分段,水平分层的方法浇筑。其工艺斜度视混凝土坍落度而定,当坍落度大于12cm时,工艺斜度宜不大于5°。水平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0cm,先后两层混凝土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初凝时间。

10

移动模架制梁监理控制要点

浇筑梁体混凝土时,应防止混凝土离析,混凝土下落距离不超过2m。并应保持预埋管道不发生挠曲或移位,禁止管道口直对腹板槽倾倒混凝土。

梁体腹板处的底板混凝土宜采用底板附着式振动器振动。梁体腹板混凝土采用振动棒和附着式振动器振捣。振动棒插振的间距及时间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有关规定。振动棒禁止触碰胶管或波纹管。同时加强对模板倒棱及端模砼的密实度进行检查(用铁锤进行敲击)。

在浇筑混凝土梁体时,应安排专人负责监视振动器的运转使用情况,如有故障则迅速组织抢修。以避免因振动不及时而导致混凝土出现空洞或蜂窝麻面。另外还应有专人负责监视模板,如联结螺栓松动、模板走形或漏浆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桥面应在浇筑完成后按要求整平。

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保温措施,并按冬季施工处理。

试生产前应对所选用水泥、砂、碎石、掺合料、外加剂等原材料制作试件进行试验,具体试验内容及方法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有关规定。

在浇筑砼的过程中,应要求施工单位对梁体线形变化进行测量,并做好相关记录。

4、梁体混凝土养护:

当采用蒸汽养护时,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期间应保持棚温不低于5℃,灌筑完4小时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不应大于10℃/h,恒温时蒸汽温度不宜超过45℃,梁体芯部混凝土温度不宜超过65℃,降温速度不应大于10℃/h。蒸养期间及撤除保温设施时,梁体混凝

11

移动模架制梁监理控制要点

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差不宜超过15℃。蒸汽养护结束后,应立即进入自然养护,时间不少于7d。在养护过程中应定时测温,并作好记录。温度计的分布宜在跨中1/4截面、梁端各布置两块,梁端箱内、孔道各布置一块。恒温时每2小时测一次温度,升、降温每小时测一次。

当采用自然养护时,梁体表面可采用草袋或麻袋覆盖,并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梁体洒水(必须使用检验合格的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充分潮湿为度。当环境相对湿度小于60%时,自然养护不应少于28d;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自然养护不应少于14d。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对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满足要求。

表5 后张箱梁外形尺寸允许偏差 序号 1 2 项目 箱梁全长 箱梁跨度 允许偏差(mm) ±20 ±20 检查方法 检查桥面及底板两侧,放张/终张拉30d后测量 检查支座中心至中心,放张/终张拉30d后测量 检查1/4跨、跨中、3/4跨和梁两端 专用测量工具测量,1/4跨、3/4跨和梁两端 检查两端 通风孔测量,1/4跨、跨中、 3/4跨各2处 3 桥面及挡碴墙内侧宽度 ±10 4 5 6

箱梁底宽 梁高 腹板厚度 12

±5 +10,-5 +10,-5 移动模架制梁监理控制要点

7 8 9 10 11 底板厚度 顶板厚度 桥面外侧偏离设计位置 梁上拱 挡碴墙厚度 +10 0 +10 0 ≤10 ±L/3000 ±5 每米高度 内偏差3 每米长度内偏差≤5 ≤1 ≤2 ≤3 垂直梁底板 平整无损,无飞边,防锈处理 齐全设置, 位置正确 齐全设置, 位置正确 齐全完整,安装牢固,位置正确 标志正确,安装牢固 专用测量工具测量,1/4跨、3/4跨和梁两端 从支座螺栓中心放线,引向桥面 放张/终张拉30d时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侧量检查不少于5处 1m靠尺检查不少于15处 尺量 尺量每块板上四个螺栓中心距 尺量 尺量 观察 12 表面垂直度 13 14 梁面平整度 支座板每块板边缘高差 15 支座板螺栓孔中心位置偏差 16 17 18 支座中心线偏离设计位置 螺栓孔 外露底面 电缆槽竖墙、伸缩装置预留19 钢筋 接触网支柱预留钢筋偏离设20 计位置 21 22

泄水管、管盖 桥牌 观察 观察 表6 箱梁外观质量控制标准 序号 项 目 允许值(mm) 13

移动模架制梁监理控制要点

腹板及底板底面垂直预应力方向的1 梁体 裂缝 桥面保护层、挡碴墙、横隔墙、边墙和封端等五处的裂缝 钢筋混凝土结2 桥面板 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3 蜂窝 麻面 硬伤 掉角 石子 堆垒 深度 长度 深度 长度 正常受力状态下的裂缝 施工荷载下的裂缝 不允许 ≤0.2 ≤0.2 ≤0.24 正常受力及施工荷载下裂缝 不允许 ≯5 ≯10 ≯20 ≯30 不允许 4 5 耐腐蚀混凝土检查试件制取组数及实验数据的监理。

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弹性模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梁部除采用标准养护外还应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检测结构实体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制作,其试件的取样与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取样与留置: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

14

移动模架制梁监理控制要点

于一次;

3)、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

2、弹性模量试件的取样与留置应按设计要求和实际需要确定。 3、抗压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取样、养护方式和留置数量应符合铁道部现行标准《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的规定。桥梁每墩台、每孔(片)梁应按不同强度等级用同等条件养护试件分别检测结构实体强度不少于一次。

检验数量:监理单位对标准条件养护试件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的次数为施工单位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对同条件养护必须全部见证实验。

为了有效的对梁体强度进行掌握,需多制作砼试件,为预应力张拉施工做好准备工作。

4、耐腐蚀混凝土除按规定留置强度检查试件外,尚应留置抗渗检查试件:每500M3应制作抗渗试件一次,不足500M3亦应制作一次。当使用的材料、配合比或施工工艺变化时均应另行制作抗渗试件一次。

预应力的施工 1、制孔

1)预应力筋孔道的位置及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满足灌浆工艺的要求。制孔管应管壁严密不易变形,确保其定位准确,管节连结平顺。孔道锚固端的预埋钢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孔道成型后应对孔道进行检查,发现孔道阻塞或残留物应及时处理。

表4 梁体预留管道的允许偏差

15

移动模架制梁监理控制要点

序号 1 项 目 跨中4米范围内 允许偏差(mm) 6 8 纵向 其余部位

2、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

预应力设备选用及校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张拉千斤顶在整拉整放工艺中,单束初调及张拉宜采用穿心式双作用千斤顶。整体张拉和整体放张宜采用自锁式千斤顶,额定张拉吨位宜为张拉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1.2倍,张拉千斤顶在张拉前必须经过校正,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校正有效期为一个月且不超过200次张拉作业,拆修更换配件的张拉千斤顶必须重新校正。

2) 压力表应选用防震型,表面最大读数应为张拉力的1.5~2.0倍,精度不应低于1.0级,校正有效期为一周。当用0.4级时,校正有效期可为一个月。压力表发生故障后必须重新校正。

3) 油泵的油箱容量宜为张拉千斤顶总输油量的1.5倍,额定油压数宜为使用油压数的1.4倍。

4)压力表应与张拉千斤顶配套使用。预应力设备应建立台帐及卡片并定期检查。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的预应力筋张拉工艺,除设计有特别规定外,宜按预张拉、初张拉和终张拉三个阶段进。带模预张时,内模应松开,不应对梁体压缩造成阻碍。张拉数量及张拉力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张拉期间应采用措施避免锚具、预应力受雨水、养护用水浇淋,防止锚具及

16

移动模架制梁监理控制要点

预应筋出现锈蚀。

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且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进行早期部分张拉。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且弹性模量达100%时,混凝土龄期满足10天方能进行终张拉。为了使梁体不发生早期裂缝,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60%时拆除内模,外模只拆不移的情况下张拉部分预应力,张拉值应由设计单位提供。

在进行第一孔梁张拉时需要对管道摩阻损失、锚圈口摩阻损失进行测量。根据实测结果对张拉控制应力作适当调整,确保有效应力值。

箱梁两侧腹板宜对称张拉,其不平衡束最大不超过一束,张拉同束钢绞线应由两端对称同步进行,且按设计图规定的编号及张拉顺序张拉。

预应力筋张拉程序除符合设计要求外,一般应按下列程序执行: 初张拉程序为:

0→0.2σ终(作伸长量标记)→σ初(静停5分钟测伸长量)→锚固(作标记,观察是否滑丝)。

终张拉程序为:

0→σ初→σ终(静停5分钟测伸长量)→锚固(作标记,观察是否滑丝)。 张拉操作工艺:

按每束根数与相应的锚具配套,带好夹片,将钢绞线从千斤顶中心穿过。张拉时当钢绞线的初始应力达0.2σ终时停止供油。检查夹片情况完好后,画线作标记。

向千斤顶油缸充油并对钢绞线进行张拉。张拉值的大小以油压表的读数为主,以预应力钢绞线的伸长值加以校核,实际张拉伸长值与理论伸长

17

移动模架制梁监理控制要点

值应控制在6%范围内,每端锚具回缩量应控制在6mm以内。

油压达到张拉吨位后关闭主油缸油路,并保持5分钟,测量钢绞线伸长量加以校核。在保持5分钟以后,若油压稍有下降,须补油到设计吨位的油压值,千斤顶回油,夹片自动锁定则该束张拉结束,及时作好记录。全梁断丝,滑丝总数不得超过钢丝总数的0.5%,且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一丝,也不得在同一侧。

有关张拉的其他规定:

1)张拉钢绞线之前,对梁体应作全面检查,如有缺陷,须事先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修补完好且达到设计强度,并将承压垫板及锚下管道扩大部分的残余灰浆铲除干净,否则不得进行张拉。

2)高压油表必须经过校验合格后方允许使用。校验有效期不得超过一周。

3)千斤顶必须经过校正合格后方允许使用。校正期限不得超过一个月。 4)每跨梁张拉时,必须有专人负责及时填写张拉记录。

5)千斤顶不准超载,不准超出规定的行程。转移油泵时必须将油压表拆卸下来另行携带转送。

6)张拉钢绞线时,必须两边同时给千斤顶主油缸徐徐充油张拉,两端伸长应基本保持一致,严禁一端张拉。如设计有特殊规定时可按设计文件办理。

3、安全要求:

1)高压油管使用前应作耐压试验,不合格的不能使用。 2)油压泵上的安全阀应调至最大工作油压下能自动打开的状态。

18

移动模架制梁监理控制要点

3)油压表安装必须紧密满扣,油泵与千斤顶之间采用的高压油管连同油路的各部接头均须完整紧密,油路畅通,在最大工作油压下保持5min以上均不得漏油。若有损坏者应及时修理更换。

4)张拉时,千斤顶后面不准站人,也不得踩高压油管。 5)张拉时发现张拉设备运转声音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维修。 6)锚具、夹具均应设专人妥善保管,避免锈蚀、沾污、遭受机械损伤或散失。施工时在终张拉完后按设计文件要求对锚具进行防锈处理。

4、孔道压浆

1)、压浆前应清除孔道内的杂物和积水,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管道压浆在预应力筋终张完成后48h内进行,压浆时及压浆后3d内,梁体及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0C。管道压浆应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压浆泵应采用连续式,同一管道压浆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

2)、压浆用水泥应为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低碱硅酸盐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水胶比不超过0.30,且不得泌水,流动度应为13~20s,抗压强度不小于35MPa(设计另有规定的除外);压入管道的水泥浆应饱满密实,体积收缩率应小于2%。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应小于24h,压浆时浆体温度应不超过35℃。

3)、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封端前应对锚圈与锚垫板之间的交接缝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防水处理。封端混凝土养护结束后,应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对封端新老混凝土之间的交接缝进行防水处理。

桥面防水层、保护层

1、桥面防水层、保护层的施工可在制梁场后进行。

19

移动模架制梁监理控制要点

2、防水层的基层(即梁体桥面部分)必须平整,无凹凸不平现象。防水层施工前应清除桥上的一切废碴杂物。防水层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完后,铺保护层以前,应避免人员在桥面上走动踩踏及抛掷重物。

3、保护层施工:

保护层施工应符合设要求,并符合铁道部颁布的有关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技术指标准的相关规定。

施工完后要对保护层进行养护,保护层上盖一层塑料薄膜,待混凝土初凝,要浇水养护至少三天,使塑料薄膜下有充足的水对混凝土养生。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