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鞋匠的儿子教案

2023-03-26 来源:星星旅游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阐述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在此基础上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通过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林肯的人格魅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关语段。

  3、通过文本与课外资源的结合,了解林肯“人人平等”的政治主张,建构起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

  4、渗透人人平等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学生和内容分析

  本文一篇写人的文章,最大的特色在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彰显人物品质,特别是林肯在参议院所说的三段话,充分表现出他的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深入解读这三段富有情感和逻辑性的话语,我们不难看出林肯一生所坚守的“人人平等”的思想。

  对于多数六年级学生而言,林肯这个人物比较陌生,但因为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能够进行个性化阅读,所以,通过与文本对话,学生能够自主体悟林肯的品质。至于林肯“人人平等”的政治主张,对于不熟悉美国历史的学生而言是没有任何知识基础的。

  (三)课时安排

  总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在初读的基础上,精读林肯的三段话,体悟人物品质。借助课外资源,感受林肯的政治主张,建构丰满的人物形象。同时,将参议员态度变化这一暗线穿插于对林肯的解读之中。

  第二课时:在引入课外资源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最后一小节中林肯以“家”喻“国”的话语,让人物形象立体化。通过与原文《鞋匠与总统》的对比,引导学生揣摩、分析这篇课文的写作特色,更好地发挥课文的“例子”作用。

  (四)教学手段及方法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采用启发式、谈话法、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

  (五)板书设计

  21、鞋匠的儿子──林肯 美国总统

  人与人是平等的

  (六)PPT演示文稿(另附)

  (七)课堂练习

  1、生字描红

  2、小练笔(写话:当初羞辱林肯的参议员现在可能会说……)

  (八)课后作业

  搜集、整理美国南北战争的背景资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阅读储备。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揭题。

  2、引出主人公(板书“林肯”)

  3、结合预习,交流对林肯的了解。(板书“美国总统”)

  补充介绍,丰富对林肯的认识。

  4、学生自读课文。

  (二)初读文本:

  1、认读生字词,让学生描红生字。

  2、理解生词“羞辱”、“尴尬”。

  3、把这两个生词带入课文,联系课文谈感受,并指导学生朗读一位参议员羞辱林肯的话。

  4、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好“羞辱”、“尴尬”,并让学生边听课文朗读,边思考这两个词语的后面可以续写哪三个词?

  (三)精读文本(3至5小节):

  1、学生汇报往下续写的词语。

  2、引导学生质疑,并到林肯的三段话中找寻答案。

  3、出示林肯的三段话,让学生静心读文,勾画批注,从人物的语言中解读林肯这个人。

  4、组织学生交流对林肯的了解。

  (以下是对学生回答的预设,课堂操作允许用语或顺序变化)

  预设一:敬爱父亲

  (1)学生汇报有关林肯敬爱父亲的语句。

  (2)导读,加深学生对林肯爱父亲的感悟,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三个“永远”所在的语句。

  预设二:谦虚

  (1)学生交流体现林肯谦虚的语句。

  (2)抓住一个“好”字,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林肯父亲做鞋匠的“好”,倾听课外资料,让学生了解林肯做总统的“好”。

  (3)在深入体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相关语句。

  预设三:宽容

  学生结合文本汇报,并让其读好相关语句。

  5、小结林肯的高尚品质,引读参议员们对林肯态度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林肯的真诚。

  6、再读林肯的三段话,引领学生感受人物思想。

  (1)补充体现林肯“人人平等”思想的演说词一段。

  (2)让学生再读林肯的三段话,交流对林肯又有什么了解?(相机板书“人与人是平等的”)

  (3)紧扣“人与人是平等的”进行导读,在此基础上朗读林肯所说的第一段话。

  7、小结林肯的品质和思想,再次引出议员们对林肯态度的变化。

  8、课堂练笔。(写话:当初羞辱林肯的议员现在可能会说……)

  (四)总结延伸:

  补充林肯在“人人平等”思想指引下的主要政绩,引出课后作业,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空间。

  三、课后反思:

  古语有云:“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其实,这句话也道出了课堂教学的真谛──学生在“碰撞”中得以发展。这节课,让我感触颇深的有以下几处“碰撞”:

  其一,旧知与新知的“碰撞”。写字指导时,我利用熟字“唇”与生字“辱”比较,学生一下就看出了重点笔画,注意了书写的美观。

  其二,文内与文外的“碰撞”。在解读林肯的“谦虚”时,我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了有关父亲做鞋匠的“好”,接着补充课外资源,让学生了解林肯做总统的'“好”,在这样的“碰撞”中,学生对人物的认识也得到了提升。

  其三,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写话的情境,让学生做一回傲慢的参议员。当学生的所思所想与林肯的思想发生“碰撞”的时候,自然实现了价值观的引领。

  四、课例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如何利用资源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率完成或更高价值目标的生成,倪鸣老师的教学给了大家诸多的启示:

  (一)利用资源适时、适量。

  教学中,倪老师补充了林肯生平的资料,资料的呈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且起到了画龙点睛之功效。导入环节,教师出示有关林肯的家境和他的博学的资料,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由于资料内容没有涉及人物的丰功伟绩、光辉思想、崇高精神,也就避免了过早揭示文本主题的现象,为学生自主感悟文章中心留存了空间;理解文本环节,教师补充了林肯的演讲词和马克思对林肯的评价,篇幅不长,用时不多,却促进了学生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把握,深化了学生的认知;课的结尾,教师补充了有关林肯杰出贡献的资料,为揭示文章中心和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二)筛选资源适度、适用。

  教师利用资源进行拓展性的教学,并不是越多越好。一些教师在引入资源时往往易出现贪多求全的现象,忽视了资源运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众多与文本有关的资料中,倪老师注意了合理选择,避免了拓展同时,本末倒置,增加负担。如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对林肯三段话的理解,要让学生透过文字,感知人物大度、谦虚等品质和“人人平等”的思想。当学生对林肯的平等思想难以体会时,倪老师巧妙地引入了林肯的一段演说词,让学生在阅读课外资源的基础上,再读文本,课内外知识的有效整合,突破了学生学习的难点,促进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挖掘资源适宜、适当。

  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隐性资源。倪老师教学生字时,调用了熟字“唇”,学生在和生字“辱”的比较中,既快速地记住了生字,又正确书写了汉字。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林肯的高尚品质时,抓住了文章的关键词,进行教学,如体会林肯对父亲的爱和尊敬时,紧扣了三个“永远”,感知林肯“谦虚”品质时,抓住了一个“好”。教师还挖掘了文章隐线,引导学生阅读反映参议员态度变化的词语,进一步体会林肯品质的高尚。紧扣关键词句的教学,对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能给课堂教学注入生命的活水,这“活水”,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天地中,向更高层次迈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