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体温检测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常用工具有水银体温计和红外线测温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是36℃~37℃,所以气温35℃时人会感觉凉快 B.水银温度计利用了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C.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应该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
D.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水银甩下去 2.下面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温计使用前,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B.使用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C.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量某同学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为37.1oC,则该同学的体温一定不高于37.1oC
D.用常用的温度计测液体温度,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离开被测液体 3.下列现象涉及到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昆虫上的露珠 B.窗玻璃上的冰
花
C.东湖冰雪消融 D.壶嘴周围形成
的“白气”
4.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D.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5.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张试卷厚度大约1mm B.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cm C.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D.1min内人的脉搏跳动的次数约是70次
6.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酒精 水银 铅 C 熔点°-117 -39 328 C 沸点°78 357 1740 C变成液态 A.酒精温度升高到90°C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 B.南极气温接近-60°C C.铅的凝固点是328°
C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 D.水银在-39°
7.下表是小阳在实验室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关于该实验及表中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时间/min C 温度/°0 90 1 92 2 94 4 98 5 99 6 99 8 99 9 99 10 99 A.该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水吸收热量的多少 B.如果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将会降低 C.小阳测得水的沸点是99C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升高
8.我们能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列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现象 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9.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物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2017年1月习主席向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屠呦呦研究员颁奖。2019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屠呦呦在60年代尝试用加热青蒿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 B.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的时间 C.减小容器内的气压
D.增大容器内的气压
10.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一熔化 B.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一凝华 C.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一升华 D.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一汽化
11.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大雾散去,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装有冷饮的玻璃杯内壁“出汗”,这是汽化吸热现象 C.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会变细,这是升华吸热现象 D.北方冬天在窗户外壁出现冰花,这是凝华放热现象
12.铁的熔点为1525°C,将高温的铁水浇铸成铁块,图中能正确反映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空中漂浮的云是由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有的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有的______成小冰晶,此过程中水蒸气要______热。
14.寒冷的冬天,房间的玻璃窗上常常会结冰花(如图所示),玻璃上冰花图案各异,有的像兰花,有的像马尾松,还有的像一朵朵的梅花。
(1)冰花在玻璃的__________(选填“室内”或“室外”)表面;
(2)与冰花的形成有着相同物态变化的是_________(选填“霜”、“雾”或“露”)。 15.“长鼻子”校车安全性能比较高,如图所示:
(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______(运动或静止)的;
(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______(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
(3)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5分到达学校,设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距离是______km;
(4)校车经过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时,要提前鸣笛,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______来提醒其它方向车道的司机注意;
(5)冬天,小明发现校车的窗户玻璃______(填“内”或“外”)表面有一层冰花遮挡视线,这层冰花是水蒸气______形成的,当司机打开车内暖气,车内温度升高,会看到冰花______成水沿着窗户流下来。(后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16.寒冷冬天的清晨,经常看到房间的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__(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7.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120°C时,酒精处于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
(2)在标准气压下测量沸水的温度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酒精温度计; (3)根据图象可知,固态酒精属于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8.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______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高空中水蒸气遇冷______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______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落大地。
19.2020年6月1日起全国开展“一盔一带”行动,要求骑行摩托车时必须佩戴头盔,有时候在骑行时头盔上的镜片会起一层白雾,如图所示,白雾的形成属于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当骑行者将镜片掀起时,白雾便很快消失,这是由于镜片表面空气流速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白雾蒸发加快的缘故。
20.以下自然现象中对应的物态变化吸热的有______,物态变化相同的有______(两空均填写序号)。
①农家小院室外地面出现了霜;②高速路上的浓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③用久的灯丝变细了;④冬天讲话时口中呼出白气;⑤春暖花开,冰雪消融;⑥游泳刚上岸,风一吹人感觉到凉意。
三、解答题
21.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到室内后,眼镜片会变的模糊,请解释这个现象。 22.影响熔点的因素
晶体的熔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很多因素会影响晶体的熔点。例如:在盛有小冰块的烧杯里放些盐并搅拌,冰的熔点就会低于零摄氏度。海水冬天结冰的温度比河水低就是因为海水中溶有盐。寒冷的冬天,在汽车发动机的水套中加一些甘油作为抗凝剂,即使温度低于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水套中的水也不会凝固。合金可以看做混有杂质的金属,所以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合金的每一种金属的熔点都要低。
又如:将一根两端挂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冰块上(如图甲所示),金属丝下的冰块熔化,说明增大压强可以使冰熔化。金属丝通过后,冰的熔点又升高了,熔化成的水又凝固成冰,这样,金属丝就可以轻松穿过冰块而不留缝隙。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写出影响晶体熔点的因素。
(2)试着运用上文提到的知识解析滑冰鞋上冰刀(如图乙)的作用。 23.请用物理知识解释“ 下雪不冷化雪冷”的原因。
24.新年伊始,寒潮暴雪强势来袭,我们家的窗玻璃上出现了美丽的“冰花”。请问这美丽的“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室内表面上形成的还是窗玻璃的室外表面上形成的?请你解释“冰
花”是怎么形成的。________
25.当水壶里的水被烧开后,在壶盖小孔的上方一定高处才能看到“白气”,而紧靠近小孔的地方却看不到“白气”,这是为什么?
26.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100℃。若在烧杯A内的水沸腾后仍继续加热,试管B里的水能否达到100℃?能否沸腾?为什么?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A.人的正常体温是36℃~37℃,所以气温35℃时接近人的体温,人不会感觉凉快,故A错误;
B.水银温度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故B错误;
C.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沸水温度超出体温计测量范围,不能用沸水给体温计消毒,故C错误;
D.使用水银体温计之前,要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把水银甩下去,故D正确。 故选D。
2.C
解析:C
A.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水的沸点在100℃左右,超出体温计的量程,因此不能放入沸水中消毒,否则会造成体温计损坏,故A错误;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在0℃左右,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而常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一般为﹣15℃~100℃,因此体温计不能用来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故B错误;
C.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显示的示数为37.1℃,说明体温计原来的示数小于等于37.1℃,那么该同学的体温一定不高于37.1℃,否则示数一定会比37.1℃高,故C正确; D.体温计由于下方有一小细弯管,离开人体后液柱不会下降,因此可以离开人体读数,而常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故D错误; 故选C
3.C
解析:C
A.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这个过程需要吸热,故C符合题意;
D.壶嘴周围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这个过程需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解析:D
由图象可知,丙放热变为甲,甲放热为乙,则甲为液态、乙为固态、丙为气态,所以甲到乙是凝固,乙到丙是升华,丙到甲是液化。 故选D。
5.D
解析:D
A.人的头发的直径在75μm左右,试卷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75μm=0.075m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解析:C
A.90°C的酒精应该是气态,因为由表中数据可知:酒精的沸点是78°C,故A错误; B.南极气温接近-60°C时,不能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因为在这时,水银已经凝固,故B错误;
C.由表可知,铅的熔点是328°C,晶体得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故C正确;
D.-39°C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水银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此时温度就C,故D错误。 是-39°故选C。
7.D
解析:D
A.利用转换法,水吸收热量多少可以通过加热时间长度反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9C,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解析:B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升华吸热,导致环境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了雾,故A错误;
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
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这是河面上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外的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9.C
解析:C
AB.用微火和旺火加热液体,液体沸腾时温度都是相同的,不能降低沸点,故A错误,B错误;
C.减小容器内的气压,可以降低液体的沸点,使药物在低温下蒸发,故C正确; D.增大容器内的气压,可以降升高液体的沸点,使药物在高温下蒸发,药物被破坏,故D错误。 故选C。
10.A
解析:A
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是因为冰块比饮料温度低,冰块吸收热量变成了液态,属于物体的熔化现象,故A正确;
B.灯泡钨丝变细是一部分钨丝吸收热量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物体的升华现象,故B错误;
C.湿衣服变干是因为湿衣服里的水吸收热量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中的蒸发现象,故C错误;
D.烧水时,从壶嘴冒出的水蒸气温度很高,遇冷放热凝结成了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11.C
解析:C
A.大雾散去是液态的小水滴水汽化为水蒸气,汽化吸热,故A错误;
B.装有冷饮的玻璃杯内壁“出汗”,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错误;
C.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会变细,这是升华吸热现象,故C正确;
D.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玻璃内壁,故D错误。 故选C。
12.C
解析:C
铁是晶体,铁水浇铸成铁部件时为晶体的凝固过程。
A.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整个过程在不断上升,是非晶体熔化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变化,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温度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C符合题意。
D.温度在整个过程中有上升的趋势,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熔化图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3.液化凝华放出
解析:液化 凝华 放出
[1]水蒸气是气体,变成小水滴,小水滴是液体,由气体变成液体,这是液化。
[2][3]水蒸气是气体,变成小冰晶,小冰晶是固体,由气体直接变成固体,这是凝华。液化和凝华都要放热,即此过程中水蒸气要放出热量。
14.室内霜
解析:室内 霜
(1)[1]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因为室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而成的,所以冰花在玻璃的室内表面。
(2)[2]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雾和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所以霜和冰花的物态变化相同。
15.运动最大速度125信息内凝华熔化
解析:运动 最大速度 12.5 信息 内 凝华 熔化
(1)[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相对于司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路边的树相对于司机是运动的。
(2)[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即最大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3)[3]由vs知道,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距离 tsvt30km/h25h=12.5km 60(4)[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校车行驶过程中,遇到行人时司机鸣笛示意,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5)[5][6]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以下,车内温度高于车外的温度,所以,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会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璃的内侧形成冰花。
[7]当司机打开车内暖气,车内温度升高,固态的冰花熔化形成液体的水流下来。
16.室内放出凝华
解析:室内 放出 凝华
[1]寒冷冬天,房间的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是固体的小冰晶,是室内的较高温度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形成的。 [2]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的过程放出热量。 [3]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17.气态不可以晶体
解析:气态 不可以 晶体
(1)[1]由图乙可知酒精的沸点是78°C,120°C高于78°C时,此时酒精处于气态。
(2)[2]由图乙可知酒精的沸点是78°C,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因此测量沸水的温度不能用酒精温度计。
(3)[3]图甲是固态酒精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固态酒精在-117°C时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所以固态酒精属于晶体,其熔点为-117°C。
18.蒸发液化凝华
解析:蒸发 液化 凝华
[1]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由液态蒸发为气态水蒸气。 [2]高空中水蒸气遇冷由气态液化为液态小水滴。
[3]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由气态凝华成为固态小冰晶。
19.液化变大
解析:液化 变大
[1]镜片上的白雾,是骑行者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的小水珠。 [2]将镜片掀起时,白雾便很快消失,这是由于镜片表面空气流速变大,加快了水分的蒸发。
20.②③⑤⑥②⑥
解析:②③⑤⑥ ②⑥
[1][2]①农家小院室外地面出现了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的小冰晶,凝华放热; ②高速路上的浓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由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
③用久的灯丝变细了,是由固态变成了气体,是一种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④冬天讲话时口中呼出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 ⑤春暖花开,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熔化成液态,熔化要吸热;
⑥游泳刚上岸,风一吹人感觉到凉意是身上的水汽化带走热量,汽化吸热。 故吸热的有②③⑤⑥,物态变化相同的有②⑥。
三、解答题
21.见解析
冬天,室外的温度远低于室内的温度。人进到室内后,室内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眼镜片发生液化现象,在眼镜片上形成一层小水珠,所以眼镜片会变的模糊。
22.(1)见解析;(2)见解析
(1)根据第一自然段可知晶体的熔点与其所含杂质多少有关;据第二自然段可知晶体熔点与其所受压强的大小有关。
(2)据第二自然段可知,滑冰鞋上加冰刀,可以增大对冰的压强,即使得接触冰的熔点降低,熔化成液体,减小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减小了摩擦力的作用,使得运动员滑的更远,更省力。 23.见详解
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凝华时放热,故“下雪”气温不会过低;下雪后,雪熔化时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所以“化雪”时更冷。 24.详见解析 【分析】
水蒸气突然遇冷会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即凝华。室外的玻璃温度低,水蒸气也低,故室外水蒸气不会在玻璃的外表面凝华,而室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则发生凝华现象,形成冰花。
“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室内表面上形成的;是因为室内温度高,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放热、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窗玻璃的内表面上,形成“冰花”。
25.水沸腾后从壶盖小孔冒出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空气放热而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白气”,而紧靠近小孔的地方温度高,水蒸气不能放热,因而看不到“白气” 【解析】
试题分析:水沸腾后从壶盖小孔冒出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空气放热而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白气”,而紧靠近小孔的地方温度高,水蒸气不能放热,因而看不到“白气”. 考点:液化现象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水蒸气变为水的过程是液化,液化的条件是遇冷或温度降低.
26.试管B中的水能达到100℃但不能沸腾;因为试管B中的水与烧杯A中的水温度相同,无法从烧杯A的水中吸收热量。
因为试管A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所以试管B中的水能达到100℃;但是试管B中的水不能沸腾,这是因为A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而B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是由于与烧杯内的水之间没有温差不能持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