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大班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 幼儿园

2022-09-01 来源:星星旅游
浅谈大班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

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已经有很强的辨别、分析、思考、探索的能力,孩子生活在班级这一大集体中,个人行为与集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为了确保孩子的一日活动(生活、学习、游戏、运动)能有序、安全,使孩子的互督、自律的守规行为有明显的提高,为此在激发孩子自主性学习的同时,培养大班孩子的规则意识已成为了关键问题。

中国有句古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人类社会性发展中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孩子间存在的规则,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较长时间以来,幼儿园较偏重对守规行为的培养,忽视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其实,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规则意识决定守规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当孩子规则意识建立完善的同时,自然而然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就发展了。

以前我们为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常常以规则的利他性来裁判孩子行为,而忽略了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规则的公正和互惠,使孩子以为规则总是利于别人的,于是他最终学会的总是用规则来要求别人,没有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实际上,不从内在动机出发,不让孩子体验到内在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孩子则会长久地停留在他律的水平上。要激发孩子内在

动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制力、专注性、良好的秩序、合作的精神必须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要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从孩子兴趣和需要出发,引导孩子主动参与、自主选择,孩子才会逐步产生主体意识。一个独立的人,意味着他有自信,从而摆脱依赖,得以自主,具有自制力的人,意味着他的行为是自觉而非被动的,是自律而非受他人控制的,因而他往往能为实现一个目标而自觉付出。

一、培养大班孩子规则意识 1、引导孩子共同参与制定规则

孩子生活在班级的集体中,为了保证孩子的生活、学习、游戏能有序、安全,有许多需要遵守的规则,而孩子的日常规则执行和遵守方式的第一阶段是单纯的个人运动规则阶段,孩子此时按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行事。所以让孩子通过讨论,自己制定各项活动的规则是非常重要的事。在出现问题后,教师引导孩子讨论,选择解决的方法。从而制定新的规则,并用文字或符号语言记录下来,贴在活动室相应的位置。比如说:玩具摆放的规则,教师把它交给由孩子自己讨论建立,只有在他们参与下建立的规则要求,才能真正被其接受。孩子在一种有限制但又相对自由的、有序的环境里,才能快乐、满足。

2、帮助孩子理解规则及有效运用规则

(1)强化规则意识促进孩子对规则产生积极性

只有使孩子认识到规则协调了自己与同伴的关系,使活动更顺利,与人与己都有利,才能有被动变为主动,规则才具有实际意义。如:在进行活动区时,孩子们发现用雪花片搭建了一个大花篮,想把它拆掉,孩子们开始各抒已见,有的提议说:“放3天,因为这样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让别人记住你的作品。”有的建议说:“放1天,因为别的小朋友也要玩这样的玩具”等等。最后,我请大家说出各自的理由,用举手方式表达,通过大部分孩子提出放3天的意见,而那些原先不同意的孩子也开始改变了自己的主意,少数服从多数。从上面的活动中知道在看看、想想、讲讲、做做的活动中渗透规则意识的培养,通过讨论某一事件,讨论原因“为什么不好”,“该怎么做才行”。结合制定好的规则,通过实践活动来解决问题。孩子之间有冲突时,是培养孩子适应解决问题的有利时机,如果这样的争持是一种输赢现象,它其实是一种竞争,在孩子身上会产生很多负面的情感行为,可就是因为教师尊重了每个孩子的意见,把制定规则机会给了孩子,运用了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之间进行交流,然后进行肯定、归纳,最后,把权力交给了孩子,让他们想出一个使大家都同意的规则,达到双赢目的。

(2)在规则中渗透教育

规则渗透于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在日常教育中发现问题并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很重要。有一次,我们组织孩子们参观

文具店,去之前,我向大家提出了安全、个人文明行为等方面的规则,结果还是有小朋友没有自觉遵守规则。在活动进行中,我将大家的行为和吵嚷声都记录下来,回到幼儿园再讲给大家听,一开始小朋友觉得很有趣,过了一会儿,就有人说:“我看见誉誉参观文具店搞破坏。”有人说:“他在乱弄文具店里的铅笔,再乱拧。”于是,我就请大家谈谈感想,许多小朋友认为参观文具店要仔细观察里面的文具,不要动手乱拿,而且会影响别的小朋友参观,誉誉听了大家的讨论,感到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在日常活动中随时提醒孩子遵守规则,如说:垃圾放在垃圾筒里,地上玩具拣起来等一些规则的制定,都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规则意识,形成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3、良好的环境创设感染孩子的行为

孩子在活动室内外能否自主学习,环境中的规划和设计无疑是感染孩子行为很重要的关键,只有让孩子明确规则的具体要求,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才能使孩子真正感受规则意识,真正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1)通过分割的环境暗示来避免由于孩子拥挤而引起争执和矛盾

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把教室划分成几个区域(语言角、自然角、益智角、美工角)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我们把活动区合理地分割开来,并保持通畅,使

孩子知道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到合适的场地选择活动内容等具体要求。在各个区域内挂上适量的工作牌及操作材料;将座位安排成半圆形,让孩子可以看到彼此及展示的物品,同时可以起到鼓励孩子参与的作用等。

(2)通过设计标志的环境暗示

通过设计标志的环境暗示,可以提醒孩子自觉遵守把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的规则,玩好后整理物品的规则,形成互督行为。

为指引孩子进行合作的行为,我们根据班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在区角活动中玩出的半成品该怎样提醒别人不要破坏?”“怎样提醒小朋友用肥皂洗手?”“如何提醒大家爱护自然角的植物?”“如何提醒大家因地滑而滑跤?”“如何提醒孩子有序的排序喝水?”等等一些急于需要解决的问题,孩子们通过讨论,自己设计标志来提醒自己和大家都来遵守需要注意的规则。

二、培养大班孩子规则意识中应注意的问题 1、制定规则时要事先计划、明确目标

孩子规则意识的形成有一个理解、练习、深化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因为,孩子先入为主,做法一旦形成,更改时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因此,教师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在制定班级规则之前,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一旦让孩子执行,就不要随便更改,且坚持不懈。比如:班上有两位小朋友做任何

事(穿衣服、吃饭)动作都很慢的现象,接着我就采用了由大家讨论制定的作息时间表,使孩子感到生活内容是可以预知和掌握,从而形成安全感和秩序感,同时做事动作慢的现象逐浙消失了,孩子规则意识增强了,使规则实施更快更稳。

2、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老师是很多孩子的偶像,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全班孩子,要提高孩子的规则意识,教师应有较强的规则意识,这样才能时常提醒孩子,一条规则的实施才能落实到实处,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首先必须做到,同时要注意两名教师及阿姨的要求应一致。

3、家园合作,注意做到一致性、一贯性

(1)两名老师的一致性要求很重要。只有要求一致,才能使孩子更明确目标,无论孩子在谁的面前,都能按规则要求去做,深化规则意识。

(2)家园要求的一致性、一贯性有利于巩固孩子的规则意识,在园教师培养了孩子的规则意识,要得到家长的密切合作,才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并使孩子在将来也能受益。

“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充分说明规则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孩子现有学习、生活得以有序开展的保证,更是将来成为社会人的必备基础。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断发展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会让他们知道在今

后该怎样做,怎样做才是有利于自己与他人,从而最快的适应新环境、新变化以及与同伴的相处之道。总之,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发展自我管理能力,一定会让我们的孩子终身受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