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学反思
张巧
文言文教学必须落实《课标》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然而联系平时的文言课看,文言文的教学模式已经钙化、僵化,我想《狼》这篇课文很有趣,可以借这篇文章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怎样上好这篇课文呢?因此,在决定上这课之前,我特意在网上搜了关于《狼》这一课的相关资料,重点参考了余映潮老师关于《狼》这一课的教学实录。余老师的课例中“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是他最有特色最有创意的闪光点。师与生融为一体,用“多角度反复”的方法评点课文,阅读视点的变化引来了课文的三维的立体的动感。作为一个没有太多经验的年轻教师,我觉得这一点对我很有实用的价值,我决定借鉴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来。
但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没有把握好这种 “板块式”思路。首先,对于“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这种流程我没有完整的呈现出来,没有给人一种清晰明了、一目了然的感觉。尤其是在读品故事中,对于故事情节“遇—惧—避—杀—评”这一条线,我没有整体明确出来,只是单独在“杀”一环节上用了过多力气,这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中“无序”的问题,我在备课时没有充分考虑板块的切分与连缀,考虑板块之间的过渡与照应,考虑板块组合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其次,教学细节不够。比如在课文朗读环节,对于如何有效的朗读,在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指导方面还很单一,没有真正读出应有的效果;还比如,在“品读意味”的过程中,对于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品读还缺乏方法,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的太多。所以,在“读”和“评”这两个字上我没有充分把握好细节,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最后,课堂教学灵活应对能力还不够。比如课件播放出现故障时如何应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完成自己的教学流程,如何对学生的课堂回答做出应变等等,这些都是我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对《狼》这一课的备课、上课和反思,我意识到:文言文不仅要上得扎实,还要有创新和突破,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新思路,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有新思路,课堂教学就会有好出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