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07.2017年上海高三数学一模分类汇编:解析几何

2024-07-29 来源:星星旅游
2(2017徐汇一模). 已知抛物线C的顶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原点,焦点在x轴上,若C经过点M(1,3),则其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4(2017青浦一模). 等轴双曲线xya与抛物线y16x的准线交于A、B两点, 且|AB|43,则该双曲线的实轴长等于

4(2017崇明一模). 抛物线yx上一点M到焦点的距离为1,则点M的纵坐标为

22222x5cos4(2017宝山一模). 椭圆(为参数)的焦距为

y4siny2x2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则半焦距的取5(2017普陀一模). 设kR,

kk2值范围是

6(2017浦东一模). 已知直线l:xyb0被圆C:xy25所截得的弦长为6, 则b

22x2y21的渐近线的距离是 6(2017金山一模). 点(1,0)到双曲线4x22y21的右焦点重合,则p 6(2017奉贤一模). 若抛物线y2px的焦点与椭圆5y27(2017虹口一模). 若双曲线x21的一个焦点到其渐近线距离为22,则该双曲

b2线焦距等于

8(2017普陀一模). 已知圆C:xy2kx2yk0(kR)和定点P(1,1),若过P可以作两条直线与圆C相切,则k的取值范围是

222x2y21的右焦点F作一条垂直于x轴的垂线交 9(2017浦东一模). 过双曲线C:2a4双曲线C的两条渐近线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则△OAB的面积的最小值为

2229(2017金山一模). 方程xy4tx2ty3t40(t为参数)所表示的圆的圆心

轨迹方程是 (结果化为普通方程)

9(2017杨浦一模). 已知直线l经过点(5,0)且方向向量为(2,1),则原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

x210(2017松江一模). 设P(x,y)是曲线C:25则|PF1||PF2|的最大值为 2y21上的点,F1(4,0),F2(4,0), 9122xy2,则的取值范围是

y2210(2017杨浦一模). 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为x2y0,且双曲线与抛物线yx的准

10(2017闵行一模). 已知x、y满足曲线方程x线仅有一个公共点,则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11(2017虹口一模). 点M(20,40),抛物线y2px(p0)的焦点为F,若对于 抛物线上的任意点P,|PM||PF|的最小值为41,则p的值等于

11(2017杨浦一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出点A(1,0)、B(4,0),若直线xmy10上存在点P,使得|PA|2|PB|,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12(2017虹口一模). 当实数x、y满足xy1时,|x2ya||3x2y|的取 值与x、y均无关,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12(2017金山一模). 曲线C是平面内到直线l1:x1和直线l2:y1的距离之积等于常数k2(k0)的点的轨迹,下列四个结论:① 曲线C过点(1,1);② 曲线C关于点(1,1)成中心对称;③ 若点P在曲线C上,点A、B分别在直线l1、l2上,则|PA||PB|不小于2k;④ 设P0为曲线C上任意一点,则点P0关于直线l1:x1,点(1),1及直线l2:y12222对称的点分别为P1、P2、P3,则四边形P0PP12P3的面积为定值4k;其中,所有正确结论

的序号是

13(2017奉贤一模). 对于常数m、n,“mn0”是“方程mxny1表示的曲线 是双曲线”的( )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14(2017静安一模). 已知椭圆C1,抛物线C2焦点均在x轴上,C1的中心和C2顶点均 为原点O,从每条曲线上各取两个点,将其坐标记录于表中,则C1的左焦点到C2的准线之 间的距离为( )

22x 3 23 2 4 4 2 2 2y A.

0 21 B. 31 C. 1 D. 2

15(2017崇明一模). 如图,已知椭圆C的中心为原点O,F(25,0)为C的左焦点,

P为C上一点,满足|OP||OF|且|PF|4,则椭圆C的方程为( )

x2y2x2y21 B. 1 A.

2553010x2y2x2y21 D. 1 C.

36164525xy则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 1通过点P(cos,sin),

ab1111A. a2b21 B. a2b21 C. 221 D. 221

abab122216(2017闵行一模). 曲线C1:ysinx,曲线C2:x(yr)r(r0),它

216(2017杨浦一模). 若直线

们交点的个数( )

A. 恒为偶数 B. 恒为奇数 C. 不超过2017 D. 可超过2017

22yyxx1、1内部重叠区域的边界记为16(2017徐汇一模). 如图,两个椭圆

259259曲线C,P是曲线C上的任意一点,给出下列三个判断:

22(1)P到F1(4,0)、F2(4,0)、E1(0,4)、

E2(0,4)四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2)曲线C关于直线yx、yx均对称 (3)曲线C所围区域面积必小于36 上述判断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x2y21,F1、F2为其左右两个焦点; 17(20172017静安一模). 设双曲线C:23(1)设O为坐标原点,M为双曲线C右支上任意一点,求OMF1M的取值范围; (2)若动点P与双曲线C的两个焦点F1、F2的距离之和为定值,且cosF1PF2的最小值 为1,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9x2y218(2017普陀一模). 已知椭圆:221(ab0)的左、右两个焦点分别为F1、

abF2,P是椭圆上位于第一象限内的点,PQx轴,垂足为Q,且|F1F2|6,PF1F2arccos53, 9PF1F2的面积为32;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M是椭圆上的动点,求|MQ|的最大值, 并求出|MQ|取得最大值时M的坐标;

18(2017宝山一模). 已知椭圆C的长轴长为26,左焦点的坐标为(2,0);

(1)求C的标准方程;

(2)设与x轴不垂直的直线l过C的右焦点,并与C交于A、B两点,且|AB|试求直线l的倾斜角;

18(2017杨浦一模). 如图所示,l1、l2是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MN是它们的公垂线段,点A、B在l1上,且位于M点的两侧,C在l2上,AMBMNMCN; (1)求证:异面直线AC与BN垂直;

(2)若四面体ABCN的体积VABCN9,求异面直线l1、l2之间的距离;

6,

x2y219(2017青浦一模). 如图,F1、F2分别是椭圆C:221(ab0)的左、右焦

ab点,且焦距为22,动弦AB平行于x轴,且|F1A||F1B|4; (1)求椭圆C的方程;

(2)若点P是椭圆C上异于点A、且直线PA、B的任意一点,PB分别与y轴交于点M、

N,若MF2、NF2的斜率分别为k1、k2,求证:k1k2是定值;

x2y219(2017浦东一模). 已知椭圆C:22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

ab过F2的一条直线交椭圆于P、Q两点,若△PF1F2的周长为442,且长轴长与短轴长之比为2:1; (1)求椭圆C的方程;

(2)若|F1PF2Q||PQ|,求直线PQ的方程;

19(2017金山一模). 已知椭圆C以原点为中心,左焦点F的坐标是(1,0),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直线l与椭圆C交于点A与B,且A、B都在x轴上方,满足OFAOFB180;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对于动直线l,是否存在一个定点,无论OFA如何变化,直线l总经过此定点?若 存在,求出该定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y219(2017崇明一模). 已知点F1、F2为双曲线C:x21(b0)的左、右焦点,过F2b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在x轴上方交双曲线C于点M,且MF1F230;

2(1)求双曲线C的方程;

(2)过双曲线C上任意一点P作该双曲线两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1、P2,求

PP1PP2的值;

x2y21,左右焦点分别记作F1、F2,过F1、19(2017杨浦一模). 如图所示,椭圆C:4F2分别作直线l1、l2交椭圆于AB、CD,且l1∥l2;

(1)当直线l1的斜率k1与直线BC的斜率k2都存在时,求证:k1k2为定值; (2)求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大值;

y21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B,双曲线以A、20(2017闵行一模). 如图,椭圆x4B为顶点,焦距为25,点P是上在第一象限内的动点,直线AP与椭圆相交于另一点Q,线段AQ中点为M,记直线AP的斜率为k,O为坐标原点; (1)求双曲线的方程;

2(2)求点M的纵坐标yM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定直线l,使得直线BP与直线

OM关于直线l对称?若存在,求直线l方程,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y21的右支上的一点P作一直线l与两渐近线交于A、20(2017奉贤一模). 过双曲线x4B两点,其中P是AB的中点;

2(1)求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

(2)当P坐标为(x0,2)时,求直线l的方程; (3)求证:|OA||OB|是一个定值;

x2y220(2017虹口一模). 椭圆C:221(ab0)过点M(2,0),且右焦点为F(1,0),

ab过F的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A、设点P(4,3),记PA、 B两点,PB的斜率分别为k1和k2;

(1)求椭圆C的方程;

(2)如果直线l的斜率等于1,求出k1k2的值; (3)探讨k1k2是否为定值?如果是,求出该定 值,如果不是,求出k1k2的取值范围;

x2y220(2017松江一模). 已知双曲线C:221经过点(2,3),两条渐近线的夹角为60,

ab直线l交双曲线于A、B两点;

(1)求双曲线C的方程;

(2)若l过原点,P为双曲线上异于A、B的一点,且直线PA、PB的斜率kPA、kPB均 存在,求证:kPAkPB为定值;

(3)若l过双曲线的右焦点F1,是否存在x轴上的点M(m,0),使得直线l绕点F1无论怎 样转动,都有MAMB0成立?若存在,求出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x2y21的左、右焦点F1、F2,过F2作直线l交20(2017徐汇一模). 如图,双曲线:3y轴于点Q;

(1)当直线l平行于的一条渐近线时,求点F1到直线l的距离;

(2)当直线l的斜率为1时,在的右支上是否存在点P,满足F0?,若存在, 1PFQ1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若直线l与交于不同两点A、B,且上存在一点M,满足OAOB4OM0 (其中O为坐标原点),求直线l的方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